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研究 ——以近三年50个案例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4 21:40
  自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司法实践加强了对“涉黑涉恶”犯罪和高利贷衍生的暴力犯罪的打击。当前,我国没有专设高利贷罪名,与其相关的罪名主要有非法经营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19年10月施行《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后,明确了以非法经营罪规制黑恶势力非法放贷。“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研究的是黑恶势力非法放贷行为,发放高利贷成为黑恶势力实施犯罪的经济保障,“涉黑涉恶”犯罪又为发放和索取高利贷提供强大的暴力支撑。研究“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需要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高利贷、软暴力等法定概念。结合相关规定,可对“涉黑型”高利贷犯罪对如下定义:被依法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自有或吸收的资金,以超过法定利率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发放贷款,并以暴力、胁迫等暴力手段或组织威慑力进行催收的非法放贷行为。而“涉恶型”高利贷犯罪则可定义为:被依法认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的组织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自有或吸收的资金,以超过法定利率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发放贷款,并以暴力、胁迫等暴力手段或组织威慑力进行催收的非法放贷行为。根据“涉黑涉恶”犯罪的不同类型,可进...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相关概念考察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犯罪集团的合理界定
    (二)黑恶势力犯罪中软暴力、硬暴力的界分
    (三)高利贷、“套路贷”与一般民间借贷的区别
    (四)非法放贷入罪之争
二、现状与问题:基于近三年50份裁判文书的初步考察
    (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前后高利贷“涉黑”犯罪特点
        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前不同类型高利贷“涉黑”犯罪特点
        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后不同类型高利贷“涉黑涉恶”犯罪特点
    (二)近三年“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特点的变化及认定困局
        1.近三年“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特点的变化
        2.近三年“涉黑型”高利贷犯罪面临困局
三、成因分析:近三年“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特征变化及面临困局的原因
    (一)“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特征变化的成因
    (二)“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面临困局的成因
四、如何应对:解决问题的方向性探微
    (一)域外惩治黑恶势力非法放贷犯罪的启示
    (二)探寻其它法律“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规制路径
        1.“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民商经济法规制路径
        2.“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行政法规制路径
    (三)“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刑法规制路径
        1.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刑事立法规制路径
        2.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刑事司法规制路径
        3.涉黑涉恶型”高利贷犯罪的刑事政策规制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司法的政策导向及自主性研究——基于“两高”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对比分析[J]. 陈幸欢.  湖南社会科学. 2020(01)
[2]软暴力的刑事法律意涵和刑事政策调控——以滋扰性软暴力为基点的分析[J]. 黄京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3]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刑法规制检视与调试——以涉黑犯罪与腐败犯罪的一体化治理为中心[J]. 徐永伟.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5)
[4]“涉黑犯罪”重要争议问题研讨[J]. 魏东.  政法论坛. 2019(03)
[5]知恶方能除恶:“恶势力”合理界定问题研究[J]. 王强军.  法商研究. 2019(02)
[6]“套路贷”犯罪行为及涉黑化问题研究[J]. 潘若喆.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7]关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司法审判的反思与应对[J]. 李海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8]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暴力手段及软性升级[J]. 林毓敏.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8(06)
[9]恶势力的概念流变及其司法认定[J]. 刘仁文,刘文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8(06)
[10]入罪拟或信用治理:高利贷衍生犯罪的“中西”疗法[J]. 张善根.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1)



本文编号:334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4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