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乡贤角色和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7:28
乡绅作为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中间角色,在维护传统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乡绅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他们不再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但是由于新乡贤群体具有文化和历史特性,因而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框架,立足于乡村振兴,选取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群体新乡贤为研究对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所发挥的作用及困境以及未来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全文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绪论主要是阐述选题的意义,学术界对新乡贤功能研究的历史与最新成果,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第一章到第五章为正文部分,最后是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在分析界定新乡贤概念的基础上,从制度、角色、作用方面分析从传统时期到后税费时期,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及作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何种变化。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乡村社会要实现振兴,在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等不同方面对新乡贤作用发挥有新的要求。为了了解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作用发挥如何,本研究选取了江西省范围内...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状评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
(一)乡贤与新乡贤
(二)新乡贤的类型
二、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一)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二)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几个分析维度:制度基础、角色定位、作用
(三)制度基础、角色定位、作用之间关系
1.制度政策为新乡贤角色定位提供前提
2.角色定位为作用发挥提供动力
3.作用发挥促进或阻碍制度政策落实
第二章 乡贤在不同时期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一、传统时期
(一)“双轨政治”为乡绅提供制度基础
(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
(三)“保护型经纪人”作用
二、近代时期
(一)国家权力下沉为劣绅提供制度基础
(二)国家资源汲取的工具
(三)“盈利型经纪人”作用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时期
(一)人民公社制度压缩乡贤作用空间
(二)角色中断
(三)国家完全取代乡贤作用
四、推行村民自治至农村税费改革时期
(一)村民自治为乡贤提供制度基础
(二)村干部
(三)“理性经济人”作用
五、后税费时期至今
(一)农村税费改革为乡贤提供制度基础
(二)多元化角色
(三)“内生型经纪人”作用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对新乡贤作用的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新乡贤提供政策条件
二、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作用
(一)新乡贤是产业发展的“带动者”,推动产业兴旺
(二)新乡贤是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实现生态宜居
(三)新乡贤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引领乡风文明
(四)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智囊团”,实现治理有效
(五)新乡贤是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促进生活富裕
第四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一、案例选择的缘由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与特点
(一)“新乡贤+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1.新乡贤发展龙头企业
2.新乡贤建立共同参股的平等合作
3.合作社利益联结带富农户
(二)“新乡贤+商会+项目+农户”模式
1.新乡贤打造田园综合体
2.运用“生态云”技术
3.新乡贤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三)“新乡贤+村两委+村规民约+村民”模式
1.“五老”依托客家宗祠发扬乡贤文化
2.“五老”推进村规民约制定
3.“五老”协同村两委治理乡村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成效价值
(一)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
(二)推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弥补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
(四)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体系的形成
四、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困境
(一)新乡贤作用发挥的政策支持不足
1.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
2.产业基础薄弱
3.轻“文乡贤”重“富乡贤”
(二)新乡贤认同感不够充分
1.新乡贤对角色认识模糊
2.新乡贤多种角色冲突
3.新乡贤角色扮演失败
(三)新乡贤作用发挥机制不够完善
1.新乡贤返乡渠道不畅通
2.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不健全
3.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缺乏合法性依据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制度政策保障
(一)制定符合本土化的新乡贤培育方案
(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平衡好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
二、提升自我认同感
(一)新乡贤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
(二)新乡贤厘清与村两委之间的责权关系
(三)赋予乡贤文化时代价值
三、完善新乡贤作用发挥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新乡贤回流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三)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34409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状评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
(一)乡贤与新乡贤
(二)新乡贤的类型
二、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一)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分析框架
(二)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几个分析维度:制度基础、角色定位、作用
(三)制度基础、角色定位、作用之间关系
1.制度政策为新乡贤角色定位提供前提
2.角色定位为作用发挥提供动力
3.作用发挥促进或阻碍制度政策落实
第二章 乡贤在不同时期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一、传统时期
(一)“双轨政治”为乡绅提供制度基础
(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
(三)“保护型经纪人”作用
二、近代时期
(一)国家权力下沉为劣绅提供制度基础
(二)国家资源汲取的工具
(三)“盈利型经纪人”作用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时期
(一)人民公社制度压缩乡贤作用空间
(二)角色中断
(三)国家完全取代乡贤作用
四、推行村民自治至农村税费改革时期
(一)村民自治为乡贤提供制度基础
(二)村干部
(三)“理性经济人”作用
五、后税费时期至今
(一)农村税费改革为乡贤提供制度基础
(二)多元化角色
(三)“内生型经纪人”作用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对新乡贤作用的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新乡贤提供政策条件
二、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作用
(一)新乡贤是产业发展的“带动者”,推动产业兴旺
(二)新乡贤是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实现生态宜居
(三)新乡贤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引领乡风文明
(四)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智囊团”,实现治理有效
(五)新乡贤是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促进生活富裕
第四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一、案例选择的缘由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与特点
(一)“新乡贤+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1.新乡贤发展龙头企业
2.新乡贤建立共同参股的平等合作
3.合作社利益联结带富农户
(二)“新乡贤+商会+项目+农户”模式
1.新乡贤打造田园综合体
2.运用“生态云”技术
3.新乡贤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三)“新乡贤+村两委+村规民约+村民”模式
1.“五老”依托客家宗祠发扬乡贤文化
2.“五老”推进村规民约制定
3.“五老”协同村两委治理乡村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成效价值
(一)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
(二)推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弥补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
(四)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体系的形成
四、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困境
(一)新乡贤作用发挥的政策支持不足
1.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
2.产业基础薄弱
3.轻“文乡贤”重“富乡贤”
(二)新乡贤认同感不够充分
1.新乡贤对角色认识模糊
2.新乡贤多种角色冲突
3.新乡贤角色扮演失败
(三)新乡贤作用发挥机制不够完善
1.新乡贤返乡渠道不畅通
2.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不健全
3.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缺乏合法性依据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发挥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制度政策保障
(一)制定符合本土化的新乡贤培育方案
(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平衡好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
二、提升自我认同感
(一)新乡贤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
(二)新乡贤厘清与村两委之间的责权关系
(三)赋予乡贤文化时代价值
三、完善新乡贤作用发挥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新乡贤回流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三)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344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4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