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结构理论下的古诗词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15:07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用简单的分析、冷漠的讲解取代学生形象的审美体验、理解与感悟,大多数中小学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与之相关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传承文化的目标更是难以达到。同时,古诗词文本本身包含着大量空白与未定点,在语言、意象、意境、意蕴等层面,都对读者具有极强的召唤性,期待着阅读者的对话参与和创新建构。作为接受美学理论范畴的召唤结构,以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中心,其“空白”和“未定性”召唤、吸引着读者参与文本构建,强调接受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意义进行创新。因此,在深入分析古诗词与召唤结构理论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本文以召唤结构作为理论基础和突破口,依据其发展过程、内涵以及特点,通过回归文本和比对研究,并结合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原因,整合分析,试图将召唤结构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针对古诗词教学现状中易被忽视却又应当给予重视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力求作出教学策略上的新探索,寻求更为具体化、更显实效性的教学实践指导。本论文大体写作框架如下:第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召唤结构理论探析
第一节 召唤结构理论追溯
一、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
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第二节 召唤结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阐释
二、特征总结
第三节 召唤结构理论要点提炼
一、空白
二、对话
三、建构
第二章 “空白”理论与古诗词体悟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空白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文本解读过重于空白审美
二、教学灌输常态于未定创造
第二节 古诗词中的留白体现及其教学价值
一、炼字艺术
二、意象形式
三、情景关系
四、多重意蕴
第三节 空白理论对古诗词体悟教学的启示
一、诵读巧问促生发
二、想象填补获感悟
第三章 “对话”理论与古诗词融合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对话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教学结论性指向设计明显
二、主体间性关系得不到保证
第二节 对话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古诗词对话基本条件充分
二、教学方式更趋人文与平等
第三节 对话理论对古诗词融合教学的启示
一、弥补空缺强对话
二、交融视界引共鸣
第四章 “建构”理论与古诗词创新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建构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文本理解一元化倾向明显
二、学生独特性反应未受尊重
第二节 建构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诗词鉴赏的高层次活动要求
二、教学成效与个体发展共存促
第三节 建构理论对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启示
一、批判思维创新意
二、走出文本启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J]. 周慧. 才智. 2019(14)
[2]在文学名著教学中运用召唤结构理论[J]. 黄立荣. 文学教育(上). 2019(04)
[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 吴敬屹.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11)
[4]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探赜[J]. 卢平. 成才之路. 2018(12)
[5]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 夏珍华.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2)
[6]新课改下初中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管窥[J]. 王志.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7)
[7]中学古诗词审美问题教学研究[J]. 唐林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8]语悲气壮,起伏婉曲——读杜甫《旅夜书怀》[J]. 孙绍振. 语文建设. 2017(07)
[9]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J]. 刘涛. 文艺评论. 2016(03)
[10]伊瑟尔“召唤结构”的再认识[J]. 刘涛. 怀化学院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语文体悟论[D]. 李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张守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召唤结构理论视野下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研究[D]. 谷爽姿.闽南师范大学 2018
[3]召唤结构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运用研究[D]. 龙成珺.江西师范大学 2018
[4]古诗词文吟诵教学研究[D]. 刘慧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8
[5]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方法研究[D]. 魏阳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6]文本结构与接受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D]. 王静超.河北大学 2011
[7]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 胡宜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 徐英.江西师范大学 2010
[9]诗歌文本的召唤结构与教学探索[D]. 孔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召唤结构与中学语文先秦汉魏六朝诗教学[D]. 汪晓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4449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召唤结构理论探析
第一节 召唤结构理论追溯
一、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
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第二节 召唤结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阐释
二、特征总结
第三节 召唤结构理论要点提炼
一、空白
二、对话
三、建构
第二章 “空白”理论与古诗词体悟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空白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文本解读过重于空白审美
二、教学灌输常态于未定创造
第二节 古诗词中的留白体现及其教学价值
一、炼字艺术
二、意象形式
三、情景关系
四、多重意蕴
第三节 空白理论对古诗词体悟教学的启示
一、诵读巧问促生发
二、想象填补获感悟
第三章 “对话”理论与古诗词融合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对话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教学结论性指向设计明显
二、主体间性关系得不到保证
第二节 对话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古诗词对话基本条件充分
二、教学方式更趋人文与平等
第三节 对话理论对古诗词融合教学的启示
一、弥补空缺强对话
二、交融视界引共鸣
第四章 “建构”理论与古诗词创新教学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建构理论应用的现状
一、文本理解一元化倾向明显
二、学生独特性反应未受尊重
第二节 建构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诗词鉴赏的高层次活动要求
二、教学成效与个体发展共存促
第三节 建构理论对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启示
一、批判思维创新意
二、走出文本启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J]. 周慧. 才智. 2019(14)
[2]在文学名著教学中运用召唤结构理论[J]. 黄立荣. 文学教育(上). 2019(04)
[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 吴敬屹.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11)
[4]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探赜[J]. 卢平. 成才之路. 2018(12)
[5]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 夏珍华.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2)
[6]新课改下初中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管窥[J]. 王志.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7)
[7]中学古诗词审美问题教学研究[J]. 唐林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8]语悲气壮,起伏婉曲——读杜甫《旅夜书怀》[J]. 孙绍振. 语文建设. 2017(07)
[9]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J]. 刘涛. 文艺评论. 2016(03)
[10]伊瑟尔“召唤结构”的再认识[J]. 刘涛. 怀化学院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语文体悟论[D]. 李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张守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召唤结构理论视野下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研究[D]. 谷爽姿.闽南师范大学 2018
[3]召唤结构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运用研究[D]. 龙成珺.江西师范大学 2018
[4]古诗词文吟诵教学研究[D]. 刘慧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8
[5]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方法研究[D]. 魏阳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6]文本结构与接受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D]. 王静超.河北大学 2011
[7]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 胡宜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 徐英.江西师范大学 2010
[9]诗歌文本的召唤结构与教学探索[D]. 孔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召唤结构与中学语文先秦汉魏六朝诗教学[D]. 汪晓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4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9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