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中国海洋安全及其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0:00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洋安全及其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成为所有国家关注的焦点,海洋争夺日趋激烈。在海洋的世纪,海洋在交通运输和资源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使得海洋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海洋安全在国防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历史上“禁海”、“锁国”的历史经验和当前海洋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得制定正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成为当务之急。据此,对中国周边海域海洋安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权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当今海洋安全问题在全球的凸显和中国海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海洋重要性的提高及海洋争夺的日趋激烈,加重了各国维护海洋安全的任务,对于世界海洋大国中国而言,发展经济对海洋依赖和海洋权益争端的集中爆发,使得解决海洋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并从近代海防危机、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战略思想的转变和中国海洋安全事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中国海洋安全的现状。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上的相关经验,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国情和国际海洋安全形势,构建正确、科学的海洋安全战略,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在各边缘海面临的海洋安全困境,认为中国与海洋邻国的海洋争端由于大国的亚太战略而变得愈加复杂,其中,日本借日美同盟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及中日海上生命线重叠等原因导致钓鱼岛争端成为当前中国在东海面临的最棘于问题,而台湾尚未统一的现状是造成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困境的最核心问题。在南海,个别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争端中屡屡采取挑衅行为,南海和平局势受影响。朝鲜半岛危机升级成为影响黄海海域安全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了导致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困境的原因。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缺乏互信和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中国崛起面对的国际体系压力是导致中国海洋安全困境的主要国际因素,而海洋意识淡薄、海洋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和台湾未统一的现状是主要的国内原因。 文章第四部分在以上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中国海洋安全的构建要在满足主权、发展、稳定需求的基础上统筹陆权与海权,抓住战略机遇期,处理好与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关系,处理好近海防御和远洋利益维护和拓展的关系,最后在总体防御的态势中要有所作为。同时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周边外交的开展、有效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海洋意识的增强、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及海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 虽然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形势严峻,但“危”与“机”是并存的。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有利因素为我国在海上实现战略突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的海洋利益,促进海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急需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构建正确的海洋安全战略,实现国家“走向’海洋的梦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 海洋安全 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3.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一) 研究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2. 国外研究现状13
  •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 研究内容13-14
  • 2. 研究方法14-15
  • 一、中国海洋安全概述15-25
  • (一) 海洋安全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界定15-17
  • (二) 当代海洋安全问题的凸显17-19
  • 1. 全球海洋安全问题的凸显17-18
  • 2.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8-19
  • (三) 中国的海洋安全现状19-25
  • 1. 近代中国的海防危机19-20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战略思想的转变20-21
  • 3. 中国海洋安全事业发展现状21-25
  • 二、中国海洋安全困境25-32
  • (一) 东海海域安全困境25-28
  • 1. 台湾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与两岸分离的现实25-26
  • 2. 钓鱼岛主权争端及东海海域划界争议和油气开发争议26-27
  • 3. 日本向海扩张政策对中国海洋安全的影响27-28
  • (二) 南海海洋安全困境28-30
  • 1. 中国与南海邻国的岛礁和海洋划界争端29
  • 2. 东南亚国家的对华政策29-30
  • (三) 黄海海域安全困境30-32
  • 三、中国海洋安全困境成因分析32-37
  • (一) 国际成因32-35
  •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32
  • 2. 中国崛起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32-34
  • 3. 历史遗留问题涉及矛盾面广,相关行为体缺乏政治互信34
  • 4. 区域性安全机制缺乏34-35
  • (二) 国内成因35-37
  • 1. 海上军事力量薄弱35
  • 2. 台湾未统一,核心战略资源缺乏35-36
  • 3. 海洋意识薄弱,海权观念淡薄36-37
  • 四、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构建37-50
  • (一) 海洋安全战略的目标37-38
  • (二) 构建海洋安全战略的思路38-43
  • 1. 统筹海权与陆权,优先筹划海权38-39
  • 2. 放眼长远,抓住战略机遇期39
  • 3. 维护区域力量平衡并重建区域力量平衡39-41
  • 4. 做好近海防御的同时兼顾远洋权益的维护与拓展41
  • 5. 在总体防御中要有所作为41-42
  • 6. 在维护海洋权益的同时有效防止与应对突发危机与军事冲突42-43
  • (三) 构建海洋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43-50
  • 1. 中美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43-44
  • 2. 睦邻安邻富邻,务实灵活开展周边外交44-45
  • 3. 加强有效区域安全机制的构筑45-46
  • 4. 增强海洋意识,树立现代海洋观念46-47
  • 5. 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建立海岸警卫队47-48
  • 6. 建设一支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攻防兼备的海军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俄罗斯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夏立平;当前亚太地区海军发展的特点和海军军控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1年04期

3 许可;东南亚的海盗问题与亚太地区安全[J];当代亚太;2002年03期

4 段廷志,张晓峰;东亚地缘战略环境与中国海上安全[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5 龚迎春;;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J];当代亚太;2006年07期

6 金永明;;论中国海洋安全与海洋法制[J];东方法学;2010年03期

7 杨仁飞;从协作巡逻、联合巡逻之区别看马六甲海峡航道安全合作机制[J];东南亚纵横;2005年07期

8 杨凯;东南亚海盗的区域治理[J];东南亚纵横;2005年07期

9 潘一宁;马六甲海峡安全与国际合作[J];东南亚;2005年02期

10 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洋安全及其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1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