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3:31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是武术套路比赛中重要得分技术之一,该动作需要运动员躯干部位有着较为强大的力量水平来支撑。而目前这项技术以人体膈肌以下髋关节以上核心区域作为训练首选,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垂直轴旋转的高难度动作,双肩、脊柱腰段、髋关节作为躯干纽带关系,任何一部位出现姿势异常,都将引起整个躯干力量出现代偿,最终影响到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完成情况。因此,通过研究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发掘运用贴近专项技术的躯干力量练习动作,通过功能性躯干力量干预后,以期提升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综合专家意见和建议,设计更贴近专项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内容,以湖南师范大学武术套路队1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12周的实验训练干预后,两种实验训练方法都能显著性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通过两组实验对象的组内增值个数与增长率显示,实验组躯干稳定能力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能够发展人体肌群的对称性,更能有效的加强武术套路运动员...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腾空摆莲动作要点:与旋风脚一样,助跑阶段运动员需在4步以内完成,行
间腾空离地,同时伴随手臂随躯干向右后上方旋转,腾空阶段,双脚离地后随躯干向右旋转180°之后尽量在270°的方向,身体重心上升至最高点之前右腿开始做外摆腿动作,适当减小摆动腿的幅度,左手在肩部以上位置击拍右脚背,顺势快速下压并左腿,同时左臂迅速内收,向右摆头,带动躯干尽可能的垂直合拢协调发力,以积存最大的旋转动力,使身体保持最快的旋转速度,空中阶段,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垂直地面,沿垂直轴做螺旋式旋转,直至转动要求的度数,双腿主动分腿落地做连接,落地环节可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连接不同步型。图4-24.2技术动作躯干主要参与肌群分析针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发力方式、技术特征,将躯干部位的主要参与肌群划分为肩、躯干、髋等三大部位。表4-2主要参考于《运动解剖学图谱》①:表4-2技术动作参与的主要肌群部位主要肌肉名称肩部冈下饥大小圆饥三角肌等躯干腰背参与肌群主要有斜方饥背阔饥菱形饥肩胛提饥竖脊饥腰大饥腰方肌等胸腹参与主要包括胸大饥胸小饥前锯饥胸固有饥腹直饥腹内斜饥腹外斜饥腹横肌等髋部位臀小饥臀中饥臀大饥髂腰肌等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腾空垂转动作身体离地瞬间垂直旋转时,需要躯干肌群的快速有力收缩,尤其是腹内、外斜肌,为了获得最大的角动量,就需要运动员拥有最快的旋转速度。②而竖脊肌对于保持人体姿势直立、脊柱稳定、平衡等具有一定的作用③,这些肌群的收缩力量与速度决定着躯干的收缩能力。另外,对于空中阶段动作姿势考虑,需要腹部与髋部肌群的同时收缩,将躯干原动肌拉长,①顾德明,繆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②邱建华,陈军,高艳,张启华,汝安.旋风脚转体540度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1);62-63.③《运动
(备注: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01<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如表4-9显示,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躯干稳定能力通过T检验得出,T字变向跑、FMS右两项指标P值=P>0.05,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无显著性差异,八级俯桥、FMS左两项指标P值=0.01<P≤0.05,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12周的实验干预训练之后,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与常规的躯干力量训练都能显著性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但通过组内增值与增长率显示,实验组躯干稳定能力各项指标测试成绩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图4-34.5.2.2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躯干力量测试情况对比分析躯干力量是人体躯干肌肉相互之间快速收缩的力量,是人体运动发力的重要源泉,能够为四肢提供支点增强四肢肌群的收缩力量。同时,能够使躯体不同肌肉之间相互协调运动,形成符合专项力学特征的动力链,提高运动效率。表4-10实验组实验前、后躯干力量指标测试统计结果(N=6)测试项目实验前实验后增值T值P值增长率30s仰卧起坐(个)31.16±1.7234.66±1.633.50-15.6520.00011.23%30s俯卧背起(个)34.16±1.4737.16±1.473.00-11.6190.0008.78%侧抛实心球左(m)9.09±2.0610.90±2.421.81-7.0390.00119.91%侧抛实心球右(m)8.56±1.8610.10±2.191.53-7.6400.00117.87%(备注: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01<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影响[J]. 秦渝珂,彭莉,胡诗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2]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的影响研究[J]. 陈国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旨向、结构功能及本质属性厘清[J]. 李赞,赵慧敏,常宇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4]现代功能训练对少年女排专项基础训练的启示[J]. 刘新会.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5]不同训练负荷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核心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 吕青. 运动. 2017(24)
[6]论躯干支柱力量——界定·功能·应用[J]. 扆铮,尹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7]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王冬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8]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J]. 尹军. 体育教学. 2014(12)
[9]持器械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稳定性训练手段的研究[J]. 邓晓峰,林小美,秦伟,陈尔静.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10]优秀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测试研究[J]. 应申运,马楚虹. 辽宁体育科技. 2014(02)
博士论文
[1]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垂转技术特征及相关运动素质训练研究[D]. 魏巍.北京体育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在体育专业跑跳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孟琪.北京体育大学 2019
[2]陕西省优秀男子太极拳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 付文斌.西安体育学院 2019
[3]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育生运动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建雨.首都体育学院 2019
[4]2种躯干支柱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躯干肌力及动态平衡的影响[D]. 贾博.北京体育大学 2018
[5]爬行运动对二年级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佟宝满.河北师范大学 2017
[6]提高武术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质量的功能训练方案设计及效果研究[D]. 田径.天津体育学院 2017
[7]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8]竞技武术323C起跳技术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D]. 唐田.湖南师范大学 2016
[9]竞技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邢聪.上海体育学院 2015
[10]身体功能训练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学生相关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宋远凤.扬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2214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腾空摆莲动作要点:与旋风脚一样,助跑阶段运动员需在4步以内完成,行
间腾空离地,同时伴随手臂随躯干向右后上方旋转,腾空阶段,双脚离地后随躯干向右旋转180°之后尽量在270°的方向,身体重心上升至最高点之前右腿开始做外摆腿动作,适当减小摆动腿的幅度,左手在肩部以上位置击拍右脚背,顺势快速下压并左腿,同时左臂迅速内收,向右摆头,带动躯干尽可能的垂直合拢协调发力,以积存最大的旋转动力,使身体保持最快的旋转速度,空中阶段,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垂直地面,沿垂直轴做螺旋式旋转,直至转动要求的度数,双腿主动分腿落地做连接,落地环节可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连接不同步型。图4-24.2技术动作躯干主要参与肌群分析针对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发力方式、技术特征,将躯干部位的主要参与肌群划分为肩、躯干、髋等三大部位。表4-2主要参考于《运动解剖学图谱》①:表4-2技术动作参与的主要肌群部位主要肌肉名称肩部冈下饥大小圆饥三角肌等躯干腰背参与肌群主要有斜方饥背阔饥菱形饥肩胛提饥竖脊饥腰大饥腰方肌等胸腹参与主要包括胸大饥胸小饥前锯饥胸固有饥腹直饥腹内斜饥腹外斜饥腹横肌等髋部位臀小饥臀中饥臀大饥髂腰肌等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腾空垂转动作身体离地瞬间垂直旋转时,需要躯干肌群的快速有力收缩,尤其是腹内、外斜肌,为了获得最大的角动量,就需要运动员拥有最快的旋转速度。②而竖脊肌对于保持人体姿势直立、脊柱稳定、平衡等具有一定的作用③,这些肌群的收缩力量与速度决定着躯干的收缩能力。另外,对于空中阶段动作姿势考虑,需要腹部与髋部肌群的同时收缩,将躯干原动肌拉长,①顾德明,繆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②邱建华,陈军,高艳,张启华,汝安.旋风脚转体540度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1);62-63.③《运动
(备注: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01<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如表4-9显示,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躯干稳定能力通过T检验得出,T字变向跑、FMS右两项指标P值=P>0.05,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无显著性差异,八级俯桥、FMS左两项指标P值=0.01<P≤0.05,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12周的实验干预训练之后,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与常规的躯干力量训练都能显著性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但通过组内增值与增长率显示,实验组躯干稳定能力各项指标测试成绩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图4-34.5.2.2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躯干力量测试情况对比分析躯干力量是人体躯干肌肉相互之间快速收缩的力量,是人体运动发力的重要源泉,能够为四肢提供支点增强四肢肌群的收缩力量。同时,能够使躯体不同肌肉之间相互协调运动,形成符合专项力学特征的动力链,提高运动效率。表4-10实验组实验前、后躯干力量指标测试统计结果(N=6)测试项目实验前实验后增值T值P值增长率30s仰卧起坐(个)31.16±1.7234.66±1.633.50-15.6520.00011.23%30s俯卧背起(个)34.16±1.4737.16±1.473.00-11.6190.0008.78%侧抛实心球左(m)9.09±2.0610.90±2.421.81-7.0390.00119.91%侧抛实心球右(m)8.56±1.8610.10±2.191.53-7.6400.00117.87%(备注: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01<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影响[J]. 秦渝珂,彭莉,胡诗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2]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的影响研究[J]. 陈国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旨向、结构功能及本质属性厘清[J]. 李赞,赵慧敏,常宇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4]现代功能训练对少年女排专项基础训练的启示[J]. 刘新会.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5]不同训练负荷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核心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 吕青. 运动. 2017(24)
[6]论躯干支柱力量——界定·功能·应用[J]. 扆铮,尹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7]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王冬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8]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J]. 尹军. 体育教学. 2014(12)
[9]持器械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稳定性训练手段的研究[J]. 邓晓峰,林小美,秦伟,陈尔静.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10]优秀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测试研究[J]. 应申运,马楚虹. 辽宁体育科技. 2014(02)
博士论文
[1]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垂转技术特征及相关运动素质训练研究[D]. 魏巍.北京体育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在体育专业跑跳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孟琪.北京体育大学 2019
[2]陕西省优秀男子太极拳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接提膝独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 付文斌.西安体育学院 2019
[3]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育生运动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建雨.首都体育学院 2019
[4]2种躯干支柱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躯干肌力及动态平衡的影响[D]. 贾博.北京体育大学 2018
[5]爬行运动对二年级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佟宝满.河北师范大学 2017
[6]提高武术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质量的功能训练方案设计及效果研究[D]. 田径.天津体育学院 2017
[7]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8]竞技武术323C起跳技术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D]. 唐田.湖南师范大学 2016
[9]竞技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邢聪.上海体育学院 2015
[10]身体功能训练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学生相关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宋远凤.扬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2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2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