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新传媒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22:05

  本文关键词:新传媒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他们的信息传播模式自上而下,受众被动接受,且信息传播需要层层审核,广大公众参与门槛较高,参与度低。新传媒时代,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接入,利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等热门应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的对信息进行发送、接收、评论。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人人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成为新传媒时代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而这一平台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最直接的体现是全球活跃于该平台的公众可以充分表达交流意见,互通有无,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情绪化,各种负面信息和谣言也充斥其中,而且传播速度很快,很容易引发和扩散危机。然而当危机发生时,如果处理得当,,网络这个平台也是快速处理危机的有力工具,是促进政府、公众、媒体沟通的桥梁。因此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本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如何把握新传媒特点,趋利避害,做好公共危机从监测、预警到处置、善后等各个环节,引领营造理性公正的网络舆情,提升政府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而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概念与基本理论概述。本章对新传媒、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发生特点等做了详细的概述。 第三部分: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章从有利于及时发现危机、促进信息公开和方便公众监督政府工作三个方面阐述了新传媒带来的机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在新传媒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即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信息的真实性、舆论的导向性、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管理的时效性。 第四部分: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突出反映在公共危机的监测和预警薄弱、公共危机的处理和反馈滞后、公共危机的总结和善后不足三大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每个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第五部分: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案例分析。选取山东“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为个案。分析事件的全过程,真实还原事件,对危机的形成过程及处理策略进行总结。 第六部分: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策略。本章从事前监测预警、事中有效处置、事后总结善后三个层面对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传媒 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基本理论15-20
  • 2.1 新传媒15-16
  • 2.1.1 新传媒的内涵15
  • 2.1.2 新传媒的特征15-16
  • 2.2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16-18
  • 2.2.1 公共危机的内涵和特征16-17
  • 2.2.2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征17-18
  • 2.3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特点18-20
  • 2.3.1 产生原因多样18
  • 2.3.2 危机传播快、途径广18-19
  • 2.3.3 参与主体多、观点杂19-20
  • 第三章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25
  • 3.1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20-21
  • 3.1.1 新传媒有助于及时发现公共危机20
  • 3.1.2 新传媒有助于信息公开20-21
  • 3.1.3 新传媒有助于公众监督21
  • 3.2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21-25
  • 3.2.1 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21-22
  • 3.2.2 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挑战22-23
  • 3.2.3 舆论的导向性受到挑战23
  • 3.2.4 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23-24
  • 3.2.5 危机管理的时效性受到挑战24-25
  • 第四章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25-30
  • 4.1 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薄弱25-27
  • 4.1.1 缺乏统一管理机构25-26
  • 4.1.2 危机信息收集监测不全面26
  • 4.1.3 公共危机预警作用微弱26
  • 4.1.4 危机应急预案不完善26-27
  • 4.2 公共危机的处理反馈滞后27-28
  • 4.2.1 政府公开信息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到位27
  • 4.2.2 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不足27-28
  • 4.2.3 网络负面信息泛滥28
  • 4.3 公共危机的总结善后不足28-30
  • 4.3.1 公众的网络危机教育薄弱28
  • 4.3.2 危机管理专家人才匮乏28-30
  • 第五章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案例分析30-37
  • 5.1 网传山东“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概况30-31
  • 5.2 “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形成过程31-33
  • 5.2.1 网络名人的转发31-32
  • 5.2.2 主流媒体的报道32
  • 5.2.3 有关政府部门处理不当32-33
  • 5.2.4 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33
  • 5.3 “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处理策略33-37
  • 5.3.1 坚持环境违法案件独立调查33-34
  • 5.3.2 建立山东环境政务微博工作体系34-35
  • 5.3.3 成立山东省公益环保联合会35
  • 5.3.4 建立排污口信息公示制度35-36
  • 5.3.5 设立“环保开放日”36
  • 5.3.6 举办污染“随手拍”活动36-37
  • 第六章 新传媒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策略37-45
  • 6.1 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37-39
  • 6.1.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37
  • 6.1.2 健全公共危机信息收集监测系统37-38
  • 6.1.3 加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运用38-39
  • 6.1.4 完善网络危机应急预案39
  • 6.2 官民联动,快速有效处理危机39-43
  • 6.2.1 政府做好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39-40
  • 6.2.2 促进多元社会主体参与40-41
  • 6.2.3 用技术和法律手段遏制负面信息41-42
  • 6.2.4 加强政府与新传媒、公众的良性互动42-43
  • 6.3 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水平43-45
  • 6.3.1 加强公众网络危机教育43
  • 6.3.2 加强公共危机专家人才队伍建设43-45
  • 注释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吴志敏;郭文亮;;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张燕;;我国社会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浅议[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4 ;林毅夫: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建立制度化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20期

5 黄金兰;;浅析“四棱锥”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文祥;;微博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J];新闻界;2011年08期

7 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8 王飞;贾永江;王燕;;微博时代的危机信息传播及处置机制探索[J];领导科学;2012年05期

9 叶皓;;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舆论引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新传媒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3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