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视阈下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9:23
从历史的演进来看,社会和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与此同时教育也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如此教育自身通过不断扬弃,从而逐渐具有了自己的特性。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时至今日,信息技术整合已逐步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它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05年,学者koehler和Mishra初次提出把技术整合到教师知识结构里面,进而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的理论框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TPACK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教学绩效所必备的理论。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其TPACK水平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发展,从而对他们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考察师范生TPACK水平的现状,并采用一定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师范生TPACK水平提升的针对性策略,既有理论的需求,又有现实的迫切性。本研究...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思路图??
国外对TPACK测量方法从量化到质性、??理论到实践,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研究方法在不断创新和科学@&??二、国内相关研究??截止到2019年6月,笔者以“TPACK”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总计搜索到759篇相关中文文献,主要的年份分布如下图??1-2所示。我国对TPACK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2010年至今呈显著增长的趋??势,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对于TPACK的研究热情不断升温,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然而,统计发现其中有关师范生TPACK水平的研究(图1-3)仅有48篇文献,??所占比例为2.75%。??200????I?I?-?1?I??fi??晒備-?.?.?.??5&_?| ̄ ̄ ̄j ̄| ̄??0?_?i?i?i?i?i?i?i?i?i?i??%?%?%?%?\?%?%?%?%?%??图1-2国内有关TPACK研究文献数量的年份分布折线图???Wetzel,?K.&?S.Marshall.?TPACK?Goes?to?Sixth?Grade[J],?Journal?of?Digital?Learning?in?Teacher??Education,2〇ll,28(2):?73-81.???Koehler,M.J.&?P.Mishra.?Tracing?the?development?of?teacher?knowledge?in?a?design?seminar:??Integrating?content,?pedagogy?and?technology?[J],?Computers?&?Education,?2007,?49(3):740-762.
教育社会学视阈下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17(0.97%)?\??48(2.75%)?^??,学科教学??/?t37(7._??66(3力_....?整合#术?\教学法知识??图1-3师范生TPACK研究主题所占比例??1.国内有关TPACK的理论框架研究??在理论框架研究方面,有研究人员从国情角度分析国外的TPACK理论框架,??强调不能照搬研究成果,对此提出这点疑惑:其一,TPACK框架里的七个因子??之间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其二,每个因子的边界比较模糊,不利于学者更好??的研究;其3,教师知识是一个整体,国外研究缺少对教师其他知识的描述,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一而忽略其他知识水平。带着以个方面的疑惑,李美凤学者??提出了?“TCPNet理论框架”??如图1-4所示。该理论框架的提出对国内TPACK??水平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一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并将教??师TPACK知识的研究迁移到整个教师知识,可谓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突破和创新,??对后续学者更加全面的研究做出贡献;::是更加明确了?TPACK七个要素知识之??间的界限,使教师TPACK的研究更加科学严谨,这对接下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方向。??志明,李美凤.整合抆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絡——信息时代教师知识新框架KT.中国电化??敎言.,201.2(04):58-63.??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与创新:由共同体走向学习共同体[J]. 纪河,朱燕菲. 中国远程教育. 2019(10)
[2]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微课开发活动的分析[J]. 马建军,赵倩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03)
[3]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之反思[J].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6)
[4]职前教师的TPACK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张哲,张海,王以宁.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1)
[5]职前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哲,张海,刘绩宏,王以宁.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8)
[6]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J]. 许如聪,董艳,鲁利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01)
[7]整合技术的学科和教学知识框架的发展:从TPACK、TSACK到TMACK[J]. 阮全友,杨玉芹. 中国远程教育. 2014(11)
[8]师范生TPACK知识的实证研究[J]. 董艳,桑国元,蔡敬新.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3)
[9]师范生TPACK及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王红艳,胡卫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2)
[10]“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 潘洪建. 教育科学研究. 2013(08)
博士论文
[1]职前教师的采纳技术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张哲.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D]. 徐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数学师范生TPACK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丽琳.西南大学 2019
[2]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陈小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7
[3]化学师范生TPACK水平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 徐倩.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卜娟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物理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肖瑞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5
[6]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设计研究[D]. 阮士桂.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 詹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秦向前.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062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思路图??
国外对TPACK测量方法从量化到质性、??理论到实践,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研究方法在不断创新和科学@&??二、国内相关研究??截止到2019年6月,笔者以“TPACK”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总计搜索到759篇相关中文文献,主要的年份分布如下图??1-2所示。我国对TPACK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2010年至今呈显著增长的趋??势,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对于TPACK的研究热情不断升温,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然而,统计发现其中有关师范生TPACK水平的研究(图1-3)仅有48篇文献,??所占比例为2.75%。??200????I?I?-?1?I??fi??晒備-?.?.?.??5&_?| ̄ ̄ ̄j ̄| ̄??0?_?i?i?i?i?i?i?i?i?i?i??%?%?%?%?\?%?%?%?%?%??图1-2国内有关TPACK研究文献数量的年份分布折线图???Wetzel,?K.&?S.Marshall.?TPACK?Goes?to?Sixth?Grade[J],?Journal?of?Digital?Learning?in?Teacher??Education,2〇ll,28(2):?73-81.???Koehler,M.J.&?P.Mishra.?Tracing?the?development?of?teacher?knowledge?in?a?design?seminar:??Integrating?content,?pedagogy?and?technology?[J],?Computers?&?Education,?2007,?49(3):740-762.
教育社会学视阈下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17(0.97%)?\??48(2.75%)?^??,学科教学??/?t37(7._??66(3力_....?整合#术?\教学法知识??图1-3师范生TPACK研究主题所占比例??1.国内有关TPACK的理论框架研究??在理论框架研究方面,有研究人员从国情角度分析国外的TPACK理论框架,??强调不能照搬研究成果,对此提出这点疑惑:其一,TPACK框架里的七个因子??之间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其二,每个因子的边界比较模糊,不利于学者更好??的研究;其3,教师知识是一个整体,国外研究缺少对教师其他知识的描述,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一而忽略其他知识水平。带着以个方面的疑惑,李美凤学者??提出了?“TCPNet理论框架”??如图1-4所示。该理论框架的提出对国内TPACK??水平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一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并将教??师TPACK知识的研究迁移到整个教师知识,可谓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突破和创新,??对后续学者更加全面的研究做出贡献;::是更加明确了?TPACK七个要素知识之??间的界限,使教师TPACK的研究更加科学严谨,这对接下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方向。??志明,李美凤.整合抆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絡——信息时代教师知识新框架KT.中国电化??敎言.,201.2(04):58-63.??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与创新:由共同体走向学习共同体[J]. 纪河,朱燕菲. 中国远程教育. 2019(10)
[2]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微课开发活动的分析[J]. 马建军,赵倩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03)
[3]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之反思[J].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6)
[4]职前教师的TPACK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张哲,张海,王以宁.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1)
[5]职前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哲,张海,刘绩宏,王以宁.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8)
[6]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J]. 许如聪,董艳,鲁利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01)
[7]整合技术的学科和教学知识框架的发展:从TPACK、TSACK到TMACK[J]. 阮全友,杨玉芹. 中国远程教育. 2014(11)
[8]师范生TPACK知识的实证研究[J]. 董艳,桑国元,蔡敬新.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3)
[9]师范生TPACK及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王红艳,胡卫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2)
[10]“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 潘洪建. 教育科学研究. 2013(08)
博士论文
[1]职前教师的采纳技术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张哲.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D]. 徐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数学师范生TPACK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丽琳.西南大学 2019
[2]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陈小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7
[3]化学师范生TPACK水平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 徐倩.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卜娟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物理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肖瑞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5
[6]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设计研究[D]. 阮士桂.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 詹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秦向前.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0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50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