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19:27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物质利益和内在精神双重层面实实在在的得到而产生职业获得感,是激发幼儿教师责任意识,维护其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体验,并激励他们长久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心理契约为理论基础,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责任期望的心理感受出发,基于心理契约的交易-发展-关系三维结构,从职业待遇感、职业发展感、园所认同感、归属与安全感四个维度构建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SPSS22.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是由职业待遇感、职业发展感、园所认同感和归属与安全感四个部分组成的一阶四因子二阶一因子结构。当前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得分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教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来园时间、学历、月工资水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证明了职业评价、职业公平、职业参与、职业情感四个因素对于职业获得感整体及各组成部分有不同程度正向预测作用。其中职业情感对民办幼儿园职业获得感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职业评价、职业公平、职业参与。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发现当前民办幼儿园教...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总数及学校数统计
硕士学位论文4图谱。数据库时间跨度设置为2009-2019年,以1年为时间切片,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取每个时间切片中高被引的前50个关键词,生成获得感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2)。统计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共享发展、高职院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是国内获得感研究的聚焦点。图1-22009-2019年获得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1.3.1国内研究现状1.3.1.1关于获得感的研究(1)关于获得感内涵的研究国内关于获得感的研究多集中于思想政治课领域、从改革和发展的视角研究具体行业和不同人群、以及关注共建共享理念下的民生建设等。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向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成果。获得感内涵的现有研究一方面是以需求与获得关系的角度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张品从理论角度探讨获得感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他提出获得感作为一个复合词,包括显性和隐形两个层面,对应的便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他强调获得感是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实实在在的得到从而产生长久维持的满足感。另一方面,理解获得感要把握奉献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获得感
硕士学位论文18也可以存在四维度的划分,包括工作自主性、组织回愧充足的福利、稳健的发展四种。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心理契约结构的划分观点各异。而由于全球经济形式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变革中,心理契约内涵与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将对组织运行带来机遇和挑战。2.3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Rousseau提出个人对于组织状态的主观感知是心理契约形成和建立的基础,并建立心理契约形成的模型(见图2-1)。图2-1心理契约的形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第一个环节是由组织提供的,包括组织政策、各级代理人的工作承诺、组织领导的陈述等方面的必要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成文的规定、双方彼此都接受的书面合同上已阐明的内容、口头表述等,同时也包括社会环境信息和个体对彼此期望的主观感知。对于这部分信息,员工会根据自身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吸纳和理解,也就是如图所示的个人加工,从而向组织传达对于自身与组织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在心理(信息)编码阶段,个体和组织双方将彼此的承诺和责任义务履行度进行对比,以此判断自身付出与得到是否公平对等,以及是否匹配自身心理期望。当员工发现绝大部分项目可以与心理期望达成一致时,就会将此时所履行的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存储起来,代表心理契约得到初步建立。由图所示,来自社会环境中的线索和个人因素会影响心理编码。可以看出,心理契约的正式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曲折变化的过程。这不
本文编号:3525010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总数及学校数统计
硕士学位论文4图谱。数据库时间跨度设置为2009-2019年,以1年为时间切片,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取每个时间切片中高被引的前50个关键词,生成获得感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2)。统计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共享发展、高职院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是国内获得感研究的聚焦点。图1-22009-2019年获得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1.3.1国内研究现状1.3.1.1关于获得感的研究(1)关于获得感内涵的研究国内关于获得感的研究多集中于思想政治课领域、从改革和发展的视角研究具体行业和不同人群、以及关注共建共享理念下的民生建设等。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向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成果。获得感内涵的现有研究一方面是以需求与获得关系的角度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张品从理论角度探讨获得感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他提出获得感作为一个复合词,包括显性和隐形两个层面,对应的便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他强调获得感是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实实在在的得到从而产生长久维持的满足感。另一方面,理解获得感要把握奉献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获得感
硕士学位论文18也可以存在四维度的划分,包括工作自主性、组织回愧充足的福利、稳健的发展四种。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心理契约结构的划分观点各异。而由于全球经济形式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变革中,心理契约内涵与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将对组织运行带来机遇和挑战。2.3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Rousseau提出个人对于组织状态的主观感知是心理契约形成和建立的基础,并建立心理契约形成的模型(见图2-1)。图2-1心理契约的形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第一个环节是由组织提供的,包括组织政策、各级代理人的工作承诺、组织领导的陈述等方面的必要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成文的规定、双方彼此都接受的书面合同上已阐明的内容、口头表述等,同时也包括社会环境信息和个体对彼此期望的主观感知。对于这部分信息,员工会根据自身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吸纳和理解,也就是如图所示的个人加工,从而向组织传达对于自身与组织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在心理(信息)编码阶段,个体和组织双方将彼此的承诺和责任义务履行度进行对比,以此判断自身付出与得到是否公平对等,以及是否匹配自身心理期望。当员工发现绝大部分项目可以与心理期望达成一致时,就会将此时所履行的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存储起来,代表心理契约得到初步建立。由图所示,来自社会环境中的线索和个人因素会影响心理编码。可以看出,心理契约的正式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曲折变化的过程。这不
本文编号:3525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52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