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发布时间:2022-08-11 20:54
  在通说中,程序性行政行为一般被认为不具有可诉性。最高院发布的69号指导案例突破了以往对程序性行政行为不可诉的一般认识,允许程序性行政行为进入诉讼接受司法审查,还提出了认定程序性行政行为是否可诉的标准。在69号指导案例的裁判理由中,法院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程序性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且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当事人针对该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本文主要结合北大法宝的案例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行诉解释的规定,以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研究为中心,对程序性行政行为的概念、性质、形式以及司法实践中常见认定形式进行梳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相关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尝试提出进一步完善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标准的建议。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进行阐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大致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内涵和性质的梳理,对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内涵做具体界定。综合分析学者的观点,对本文所研究的程序性行政行为在内涵上进行归纳概括。第三部分结合相关案例,总结出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司法实务现状。第四部分结合我国最高人民...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材料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一、程序性行政行为概述
    (一)程序性行政行为的概念
        1.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含义
        2.程序性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二)程序性行政行为的主要形式
        1.调查行为
        2.通知(告知)行为
        3.登记行为
        4.传唤行为
        5.受理行为
        6.听证行为
        7.证明行为
    (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与事实行为的辨析
        2.与多阶段行政行为辨析
        3.与过程性行政行为辨析
二、程序性行政行为是否可诉的司法实务现状
    (一)司法实践中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常见的认定情形
        1.将告知、通知直接认定为程序性行政行为
        2.认定阶段性、预备性、不完整的行政行为为程序性行政行为
        3.认定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为程序性行政行为
        4.先以行为形态认定,但肯定部分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5.认定不成熟的行政行为为程序性行政行为
    (二)程序性行政行为司法认定及可诉性审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体行为被认定为程序性行政行为
        2.忽视程序性行政行为实质内容的审查
        3.对“实际影响”限缩解释
        4.可诉性标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三、最高人民法院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认识
    (一)最高院对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三次表态
    (二)最高院对程序性行为可诉性予以释明的考量因素
        1.理论上的考量
        2.实践上的考量
四、进一步完善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标准的建议
    (一)重视实质审查模式
    (二)正确解读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的内涵
        1.“实际影响”的条文规定
        2.正确解读“实际影响”的建议
    (三)明确可诉性标准之间的关系
    (四)合理借鉴“成熟原则”理论
        1.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成熟原则的意义
        2.行政行为满足成熟原则判断标准
        3.“成熟原则”与“实际影响”之比较
        4.在我国适用成熟原则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要件探讨——基于对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的评析[J]. 苏琪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1)
[2]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J]. 李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S2)
[3]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基于最高法第69号指导案例与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J]. 黄进晖.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4]“是否具有法定救济途径”:行政行为可诉性之补强标准[J]. 宋国涛.  学习论坛. 2019(08)
[5]重新发现程序性行政行为——对指导案例69号的反思和发展[J]. 李良万.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6]论程序行政行为的可诉标准[J]. 宋烁.  行政法学研究. 2018(04)
[7]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标准——以王明德诉乐山市人社局工商认定案为例[J]. 夏洲源.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8]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可诉性标准探讨——结合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的分析[J]. 刘行.  行政法学研究. 2018(02)
[9]《王明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的理解与参照——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J]. 豆晓红,李兵.  人民司法(案例). 2018(02)
[10]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J]. 黄慧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S2)

博士论文
[1]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 郝明金.中国政法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程序性行政行为可诉性标准研究[D]. 孙倩.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D]. 刘国敬.西南政法大学 2018
[3]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D]. 华百慧.浙江大学 2018
[4]作为可诉性标准的“实际影响”之研究[D]. 程慧.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5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675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5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