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20:49
乡村法治化建设是法治中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乡村”概念,表明了法治化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法治化手段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手段。当前正处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时期,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的理想目标,而法治化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要素。要达到理想目标,治理主体需坚持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达到纠纷的解决、问题的化解不偏离法治轨道,平衡各方利益主体,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法治化及现代化。目前,村规民约作为乡村基本的规章制度,村民作为乡村的治理主体,司法保障机制作为乡村振兴法治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通过规范村规民约达到自治和法治的平衡,如何通过乡村民主选举、决策保障村民的权利以及从哪方面着手健全乡村司法机制等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这方面研究仍有很大不足。在法治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通过继承中国乡村治理的经验,从中汲取有益资源来推进乡村治理向着法治方向发展,这些不仅对乡村治理研究而言,还是对法治中国的建设都十分重要。本文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从...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事例及事例引发的问题
2.1 事例简介
2.1.1 事例一:海晏庙村通过乡规民约解决纠纷
2.1.2 事例二:枫桥镇通过民主决策保障村民权利
2.1.3 事例三:A村为谋私利通过贿选破坏民主选举
2.2 事例引发的问题
2.2.1 村规民约与乡村法治的关系问题
2.2.2 乡村民主选举与乡村法治的关系问题
3 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必要性
3.1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实现乡村稳定的坚实保障
3.2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3.3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应对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
4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评析
4.1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
4.1.1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不断深化
4.1.2 “法律明白人”培养初见成效
4.1.3 农村普法活动取得新进展
4.2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存在的不足
4.2.1 村规民约与法治之间缺乏平衡减缓乡村振兴法治化
4.2.2 村民决策权利落实不到位影响乡村振兴法治化
4.2.3 乡村民主选举缺乏法治保障阻碍乡村振兴法治化
5 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5.1 形成乡村自治与法治良性互动机制
5.2 健全乡村民主决策程序确保村民权利的实现
5.3 保障乡村民主选举制度,严防以权谋私
5.3.1 夯实乡村经济,为选举提供经济保障
5.3.2 完善监督体系,确保选举公平公正
5.3.3 提升村民民主选举的法律意识
5.4 健全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司法保障机制
5.4.1 建立乡村法治资源供给机制
5.4.2 完善乡村司法救助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四议两公开”制度体系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J]. 刘建川.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2)
[2]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J]. 王晓光,张胜昔. 中国司法. 2019(09)
[3]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司法保障机制构建[J]. 余贵忠,杨继文.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6)
[4]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及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基于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的调查[J]. 唐京华.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5]“脱域性治理”:迈向经验解释的乡村治理新范式[J].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6]选派书记:有效治理问题村的实践与机制[J]. 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7]嵌入式法治:基于自组织的乡村治理[J]. 陈寒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反思法视角下乡村治理的自治与法治之维[J]. 汪鑫,李渡.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1)
[9]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 李霞. 法学杂志. 2019(01)
[10]Taking Time, Sharing Spaces: Adaptive Risk Governance Processes in Rural Japan[J]. Ilan Chab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8(04)
本文编号:3676574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事例及事例引发的问题
2.1 事例简介
2.1.1 事例一:海晏庙村通过乡规民约解决纠纷
2.1.2 事例二:枫桥镇通过民主决策保障村民权利
2.1.3 事例三:A村为谋私利通过贿选破坏民主选举
2.2 事例引发的问题
2.2.1 村规民约与乡村法治的关系问题
2.2.2 乡村民主选举与乡村法治的关系问题
3 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必要性
3.1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实现乡村稳定的坚实保障
3.2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3.3 乡村振兴法治化是应对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
4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评析
4.1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
4.1.1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不断深化
4.1.2 “法律明白人”培养初见成效
4.1.3 农村普法活动取得新进展
4.2 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存在的不足
4.2.1 村规民约与法治之间缺乏平衡减缓乡村振兴法治化
4.2.2 村民决策权利落实不到位影响乡村振兴法治化
4.2.3 乡村民主选举缺乏法治保障阻碍乡村振兴法治化
5 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5.1 形成乡村自治与法治良性互动机制
5.2 健全乡村民主决策程序确保村民权利的实现
5.3 保障乡村民主选举制度,严防以权谋私
5.3.1 夯实乡村经济,为选举提供经济保障
5.3.2 完善监督体系,确保选举公平公正
5.3.3 提升村民民主选举的法律意识
5.4 健全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司法保障机制
5.4.1 建立乡村法治资源供给机制
5.4.2 完善乡村司法救助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四议两公开”制度体系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J]. 刘建川.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2)
[2]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J]. 王晓光,张胜昔. 中国司法. 2019(09)
[3]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司法保障机制构建[J]. 余贵忠,杨继文.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6)
[4]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及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基于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的调查[J]. 唐京华.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5]“脱域性治理”:迈向经验解释的乡村治理新范式[J].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6]选派书记:有效治理问题村的实践与机制[J]. 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7]嵌入式法治:基于自组织的乡村治理[J]. 陈寒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反思法视角下乡村治理的自治与法治之维[J]. 汪鑫,李渡.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1)
[9]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 李霞. 法学杂志. 2019(01)
[10]Taking Time, Sharing Spaces: Adaptive Risk Governance Processes in Rural Japan[J]. Ilan Chab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8(04)
本文编号:3676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67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