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3:04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中长期动力,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考察二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升我国人民福祉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补充。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之一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而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仅是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由之路,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为了更为清晰、直接地探讨城镇化进程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2007年至2013年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理论模型,表明城镇化率是公共财政支出显著的变量,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公共服务提供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则人均公共服务支出会提高4.9个百分点。对于影响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和财政支出,在3次回归中均在较高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0.996,0.806,表明政府供给能力对最终的提供数量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4年的54.77%,追赶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脚步,城市数量、规模、经济结构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开启了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公共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质量显著的提升,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国民教育体系相对完备;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内涵质量和发展水平不高等诸多的问题;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仍然面临着城乡差距、县域差距、群体差距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足、标准不一,加之公共服务效果差异性较大,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仍然任重而道远。深入探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均等化所面临问题的原因,从制度设计上来看,由于公共服务多采用的是中央、省、市、县四级投入方法,中央和省级财力能够保障,由于各市、各县之间财力不均等,造成地区间公共服务投入差距明显。此外,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也是传统户籍制度束缚、行政体制僵化、部门利益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和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迫切需深化改革,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内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服务保障和配套措施,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公共服务更全面、均等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给出了路径选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完善有利于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四是要完善利益需求表达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到化的研究,本文初步形成以下研究结论和创新。一是城镇化的推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呈正相关,城镇化率是公共财政支出的显著变量;二是城镇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应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也不同。在新型城镇化阶段,公共服务需求正在从原有的基础设施、弥补市场失灵等,向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和全面保障人的发展方面转变,其均等化的诉求也随之改变;三是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况对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发展质量的提升均有反作用;四是提出了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机制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F29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0-11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11-14
  • 一、国内相关文献评述11-13
  • 二、国外相关文献评述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4-15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5-16
  • 一、研究思路15-16
  • 二、技术路线16
  • 第六节 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18-24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界定18-21
  •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研究18-19
  •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研究19-21
  • 三、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21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21-24
  • 一、市场失灵理论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的理论基础22
  • 二、公共选择理论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石22-24
  • 第三章 城镇化与公共服务演进历程及相关性分析24-43
  •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分析24-33
  • 一、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演进24-29
  • 二、新型城镇化对提升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29-33
  • 第二节 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演进33-37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33-35
  • 二、改革开放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35-37
  • 第三节 城镇化与公共服务相关性实证分析37-43
  • 一、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关系的理论模型37-38
  • 二、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关系的实证分析38-43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43-58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下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分析43-51
  • 一、基础教育状况及比较分析43-45
  • 二、医疗卫生状况及比较分析45-48
  • 三、社会保障基本状况及比较分析48-50
  • 四、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及比较分析50-51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51-55
  • 一、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不足51-53
  • 二、公共服务标准不一致53-55
  • 三、公共服务的实际效果有差异55
  • 第三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5-58
  • 一、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制度性设计不合理56
  • 二、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绩观导向偏差56
  • 三、政府各级部门缺乏良好的业务协调沟通机制56-57
  • 四、政府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导致公共服务不均衡57-58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58-64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58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抉择58-61
  • 一、教育均等化发展的主要途径58-59
  • 二、医疗卫生均等化发展的主要途径59
  • 三、社会保障均等化发展的主要途径59-60
  • 四、基础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主要途径60-61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支撑61-64
  • 一、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61
  • 二、完善有利于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61-62
  • 三、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62-63
  • 四、完善利益需求表达和考核评价机制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小平;王健;鲁长芬;;中西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杰刚;李志勇;;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演化阶段及未来走向[J];财政研究;2012年01期

3 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4 夏锋;;农村人口公共需求变化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J];人口与经济;2008年02期

5 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马桑;;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经济学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7 黄丽华;;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政策路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74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