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8 20:1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体育强国也已正式纳入了国务院的强国实施纲要,中国也面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风采。体育事业能够迅猛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国“举国制”体育战略的施行,在这一战略的作用下,为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竞技体育人才。然而,受到这一体制的影响,重体育训练轻文化学习的现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长期存在,在运动员队伍中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素养品行不高的状况尤为普遍。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行业从业者在文化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较高的竞技能力,不具备必要文化知识水平的运动员将在退役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转型和择业难的问题,从体育事业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只有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他们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良好的文化教育对于运动员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竞技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而提升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关键则取决于从事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因此,本文选取了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这所专业的竞技体育院校中的教师群...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5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
        1.5.1 职业倦怠
        1.5.2 胜任素质理论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问卷调查
        2.2.1 问卷内容及设计思路
        2.2.2 主要调查流程
        2.2.3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2.3 个别访谈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内容
        2.3.3 访谈流程
    2.4 调查结果分析
        2.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4.2 个别访谈记录分析
第3章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3.1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3.1.1 缺乏工作激情、工作主动性和职业荣誉感
        3.1.2 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弱
        3.1.3 运动员文化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3.2 教师职业倦怠造成的影响
        3.2.1 对学生的影响
        3.2.2 对教师自身工作的影响
        3.2.3 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第4章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4.1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4.1.1 社会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4.1.2 特殊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4.1.3 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环境对教师工作状况的影响
    4.2 学校因素分析
        4.2.1 学院缺乏对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4.2.2 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正向激励
        4.2.3 学院缺乏运动员文化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4.3 教师自身因素分析
        4.3.1 教师人格因素方面分析
        4.3.2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分析
        4.3.3 教师教学工作状况分析
        4.3.4 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分析
第5章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5.1 社会层面的策略
    5.2 学校管理机制方面的策略
        5.2.1 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协作管理模式
        5.2.2 健全和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的考核机制
        5.2.3 注重教师需求,规划教师的职业发展
    5.3 教师自身层面的策略
        5.3.1 明确运动员文化课教师的自身价值
        5.3.2 加强运动员教育教学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
        5.3.3 注重个人师德修养的提高和心理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6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876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