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16 12:40
本文关键词: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姓名权 匿名权 网络实名制 网络空间 表达自由权 隐私权
【摘要】: 姓名代表着自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姓名权的方式获得法律的保护。匿名权是姓名使用权的内容之一,在物理世界中广泛存在并有其特殊的价值。实名是针对匿名而言的,是法律对匿名权的合法限制,个人存款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是物理世界中实名制的典型制度模式。 网络空间是一个独立于物理世界又依赖物理世界而存在的特殊的互动性交往环境,但其基本的交往规则并未脱离物理世界的规范方式及范畴,而是物理世界相应行为规范的空间延伸。因为以比特为基本的存在方式,匿名制是网络空间发展初期的基本规则之一。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成熟,实名制取代匿名制是必然的趋势,而这种取代首先是现有法律制度的整合以及整合基础上的法律框架的重新构建。 借鉴韩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成功法律经验,我国应当在梳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国情及技术水平的实名制法律制度。这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网络实名制是有宪法依据的;网络实名制在法理上是可行的;网络实名制法律制度应该是一个从上而下的完整、有序的立法体系。同时,网络实名制的立法、实施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并逐步、谨慎的推行。
【关键词】:姓名权 匿名权 网络实名制 网络空间 表达自由权 隐私权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1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11-12
- 第一章 匿名制与实名制12-20
- 一、姓名与姓名权12-14
- (一) 姓名及其含义、特征12-13
- (二) 正式姓名和非正式姓名13-14
- (三) 姓名权14
- 二、匿名与实名14-18
- (一) 匿名和匿名制14-17
- 1. 匿名14-16
- 2. 匿名制16-17
- (二) 实名和实名制17-18
- 1. 实名17
- 2. 实名制17-18
- 三、匿名制与实名制18-20
- 第二章 网络匿名制与网络实名制20-32
- 一、网络空间20-24
- (一) 网络空间的概念20-21
- (二) 网络空间的特征21-22
- (三) 网络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22-24
- 二、网络匿名制24-27
- (一) 网络空间下的身份认证24
- (二) 网络空间下的匿名制24-27
- 三、网络实名制27-30
- (一) 网络空间下的主体27-28
- (二) 网名28-29
- (三) 网络空间下的实名制29-30
- 四、网络实名制的本质问题30-32
- 第三章 网络实名制的回顾与网络实名制的现状32-50
- 一、网络实名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32-34
- 二、网络实名制在我国的现状34-43
- (一) 学理研究现状34-37
- 1. 国外的研究现状34-35
- 2. 国内的研究现状35-37
- (二) 立法现状37-40
- 1. 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实名制管理37-39
- 2. 对网民的实名制管理39-40
- 3. 网络实名制的立法特点40
- (四) 信息产业现状40-42
- (五) 网络空间现状42-43
- 三、网络实名制在韩国的实现43-47
- (一) 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背景43-45
- 1. 社会背景43-44
- 2. 技术背景44-45
- (二) 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立法过程45-46
- 1. 第一个阶段45-46
- 2. 第二个阶段46
- (三)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特点46-47
- 四、其他国家对网络安全的管制47-48
- 五、对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启示48-50
- 第四章 网络实名制的法律困境与出路50-59
- 一、法理困境50-55
- (一) 网络实名制与表达自由权50-53
- 1. 表达自由与表达自由权50-51
- 2. 网络空间下的表达自由权51-52
- 3. 网络实名制与表达自由权52-53
- (二) 网络实名制与隐私权53-55
- 1. 隐私权53-54
- 2. 网络空间下的隐私权54-55
- 3. 网络实名制与隐私权55
- 二、规范困境55-59
- (一) 主体55-56
- (二) 行为56-57
- (三) 责任57-59
- 第五章 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构建模式59-69
- 一、网络实名制的实现模式59-62
- (一) 直接实名制59-60
- (二) 间接实名制60-62
- 二、网络实名制的宪法及法律依据62-65
- (一) 宪法依据62-63
- (二) 法律依据63-64
- (三) 网络实名制的立法位阶64-65
- 三、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框架65-67
- (一) 网络实名制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65-66
- (二) 网络实名制的法律体系66-67
- 四、网络实名制的实施67-69
- (一) 实施时间67-68
- (二) 政府职能部门68
- (三) 争议解决机关68-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7
- 1. 专著70-71
- 2. 期刊71-74
- 3. 学位论文74-75
- 4. 网页及电子文档75-7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79
- 附录79-84
- 一、现我国业已实施或处于试行阶段的实名制制度79-80
- 二、2005年7月25日,搜狐发布的有关网络实名制的调查数据80-81
- 三、2009年7月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有关博客实名制的调查数据81-82
- 四、IA实名机制标准82-83
- 五、2009年和2008年全球IT行业竞争力排名(5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83-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艳华;;网络实名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2 滕萍;;从法学角度谈网络实名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子豪;我国网络实名制之民法证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永东;论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车永浩;韩国网络实名制度对我国网络规制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2年
4 孙权;当前我国网络实名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兆婧;我国物联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婉珍;实名信访举报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徐金毅;韩国互联网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卢燃;论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保障[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马婧;网络实名制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3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6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