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基于校园网网络平台的中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14 09:22

【摘要】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政府也加大了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方面的投入,目前几乎各级中小学校园网均已完成建设。但是,如何利用这个有利的网络平台来促进教育教学,优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是各级中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应用校园网络的一些需求调查,同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优化资源应用,促进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对本校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及校园网站建设做了介绍;其次,通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学校校园网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本学校教师对校园网络的需求调查,分析了现代中小学校园网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三,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我校校园网络资源的一些应用形式,诸如现阶段教师使用的网上邻居、FTP应用、资源中心、故障报修系统、登分系统。最后,详细介绍了故障报修系统和登分系统的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过程。故障报修系统、登分系统是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网络平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软件系统,以此辅助和促进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两个系统都是基于B/S结构模式,客户端不需要维护,加以权限即可。故障报修系统主要用于教师用微机或学校其它一些设备的故障申报,从而方便维修人员的及时维修,为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登分系统主要是辅助教师录入学生成绩,解决了以往传统的录入excel表、且统一汇总排名要经过一个很繁琐的过程的问题,简化了教师的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总之,通过本校校园网的应用实践,期望给中小学的校园网应用带来一个新的思考,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
 
【关键词】 资源; 校园网; 故障报修系统; 登分系统;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我所在学校现有 4 个微机室、60 个多媒体教室、以及两个探究性实验室和一个电子阅览室,此外,全体教职员工人手一台微机,共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近 730 余台,光缆接入校园网,网络覆盖了学校各个部门,已达到无纸化办公的水平。在网络中心,有服务器 12 台,磁盘阵列一台,交换机 16 台,教学楼 60 个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设备,并且联通三网(计算机网络、校园音频广播网、校园电视台),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各种硬件设备要求,但是从应用上往往功能比较单一,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藁城市几所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都投入了不少资金,硬件建设都无可挑剔,但是在应用上却存在不少问题,老师主要用微机上网搜索备课的相关材料,制作课件,编排教案,处理成绩等文字处理工作,而且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学校虽然都建有内部网站,但功能较少,各种服务还需完善。如何把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立的更贴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际,如何让这些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新的动力,实现一个新的飞跃,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本论文选题来自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优化校园网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实施完成。

 

1.2 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更多资金的投入,几乎各所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学校发展的又一硬性的指标。从硬件建设上,接近于全部的学校都与互联网相连,只是在一些农村的中小学,仅仅按照“上级要求”建设校园网,设备的配给还是比较落后,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的频率不是太高。在县级,市级的学校,基本上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机,一些省市级的重点学校并给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在中小学除了配给较为完备或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配给或者是学校购买了许多相配套的教学用软件或者资源库,比如电子图书馆,排课系统,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系统,另外还有英才苑、清华同方、K12 资源库及 K12 电子图书等。这些软件或资源基本上与教育教学相适应,但是许多教师也反映,有些资源内容已经很老,不适合使用,对教学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一些新的内容制作者可能由于不是一些一线教师,所以做出的资源与教师的所要求的有差距,在实用性、易用性上存在不足,也不太适合使用。教师们希望有和自己工作相适合的一些软件和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更加准确的了解师生对网络服务的需求,制作了对广大师生的网络服务需求调查表,共发放 300 份,收回 285 份,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汇总,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对部分老师又单独与其交流,更加详实了解对目前校园网络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意见,现总结如下:

(1)希望提供多种方式的局域网文件共享。老师们的一些文件要在教室用,主要通过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利用网上邻居来访问。由于我校网络共有 800 多台计算机,网络广播慢,有时经常打不开网上邻居,上课时无法使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用优盘拷贝内容,或者是利用 QQ 来传文件。用优盘极易携带病毒,所以教师们希望提供更有效、安全、方便的网络共享方式,本学校在校园网平台基础上,划分了 VLAN,并且建立了 ftp 服务器,包括个人账户的 ftp 和公用 ftp,方便教师安全共享资源。

(2)网络资源分类整理收集。现在因特网上资源丰富,但找起来并不太容易,并且,由于资源管理不当,一则有相当一部分学科资源出现重复或过时,利用价值不大。二则教师查找资源比较繁琐,浪费时间。建议把各学科的资源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起来,方便教师查阅,并且可减少资源重复制作,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3)需加强网络安全,并且教师电脑出问题时能及时维修。老师们的计算机经常中病毒木马,导致计算机运行较慢,文件损坏等,影响工作。基于此,开发了故障报修系统,对教师用微机以及教室多媒体的运行情况可得到及时了解,提高工作效率。

(4)考试的相关操作网络化。现在中小学一般都实行月考制度,考试较多,考前相关准备、考试成绩登统和成绩分析等,教师希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高效的完成这些工作。

(5)学校各项工作网络化,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总之,建立校园网是为了应用,建立有本学校特色的学校教育资源应用方式,以期望利用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应用方式对藁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起到推广和示范作用。根据中小学校园网应用现状,特别是我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促进中学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仅是硬件环境的建设,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和技术改善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供优化教学,以高效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通过优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的环境,开发信息化教学软件,探索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有效的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2.2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由教师,学生,学习环境,媒体相互作用构成,包括多种因素,多个层次,多种功能。系统方法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的特点,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包含了:(1)把各类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协调的系统;(2)检查系统的运行,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改变,系统要做出调整,并修正反馈。(3)以最优化的方法促进系统的功能。教育是一个系统,应该用系统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基于校园网平台的资源应用形式................7

3.1 校园网网络平台建设 ....................7

3.2 基于校园网平台的资源应用形式 ...............7

3.3 使用校园网资源平台的效果 ..................9

4 故障报修系统开发应用...............14

4.1 系统结构 ...........14

4.2 建立数据库连接 ................14

4.3 功能模块实现 ..................15

4.4 应用效果 ....................21

5 登分系统的开发应用.....................24

5.1 系统结构 .......................24

5.1.1 采用 B/S 结构.................24

5.1.2 采用多层模式.............24

5.2 系统设计实现 ...................27

5.2.1 核对考试学生名单..................27

5.2.2 登分系统........................29

5.3 应用效果 .........................36



本文编号: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