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现场急救与远程专科医生技术指导
【摘要】 目的为适应突发工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需要,为整体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能力。探讨实施现场急救新理念、新模式、新装备、新疗法的效果。方法在常州地区建成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新模式,中心在急救车上安装无线CDMA视频服务器、海利赢TE-4000Y无线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和对讲机,在中心和医院安装LED显示系统,给专科医生配备平板笔记本电脑。结果在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通过网络便能看到及时视频;领导也可通过手机、笔记本上网观看视频,随时随地及时指导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专科医生也可通过LED显示屏、笔记本电脑观看视频,随时随地通过对讲机及时指导现场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妥善地抢救,为后续院内治疗做好铺垫作用。结论急救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救质量,提升了急救队伍的应变速度,整体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能力。
一、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院前急救源自早年战地救护,是为了减少战地伤亡,增加参战人员的安全感,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并对伤员给予及时的现场急救,而后送至野战医院,从而获得适时的救治。现在将院前急救定义为即见到病人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应急的现场救治,可争取抢救时机,保证将病人运送到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现场救治是“生存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尤其对心脑血管病人,此时立即使用急救监护设备获取病人的基本生命信息来紧急救治是当务之急。
院前急救机构与医院内急救系统共同组成了城市或地区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其中,院前急救成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也暴露了诸多的缺陷和不足,而成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急救应该从院内急诊的“围墙”中突破出来,院前急救将意味着获得抢救突发性病人的最佳时机!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改变急救就是迅速把病人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的陈旧观念。实践证明,一些原有希望救活的病人失去抢救机会,其关键是忽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应采用先“救”后“送”,而不是先“送”后“救”的原则。
120 急救中心承担着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任务,在 120 紧急医疗救护中,交通指挥、对讲调度、远程视频联动医疗、最及时的生命体征参参采集是完成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的主要手段。120紧急医疗救护救援系统对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近年来EMSS 统计资料,欧洲美国,患者的存活率从 7%升至 26%,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达54%,而我国成功率不到 1%。国内现在急救中心和急救车配备不少,但真正的“监护型”急救车很少,大部分停留在“只运不救”的水平。由于现场设备和人员的限制,导致第一时间对病人生命信息判别误差大而产生处理措施偏差,丧失了最佳抢救时机急救体系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衔接脱节。这种严重断链导致病人抢救黄金时间的大大延误。
二、国内外院前急救信息技术现状
院前急救模式目前在国际上主要分美国与日本的美日模式与德国与法国的德、法模式两种,前者强调快速转运,后者偏重现场处置,国内则介于两者之间。急救信息技术运用也各有特色,略举如下:
1、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等
院前急救职能隶属于消防署,消防通讯中心设有电脑调派系统,连接所有消防局、救护站,有助于更快捷有效地调动灭火及救护资源至发生事故现场;采用电脑化的集束无线电系统,改善了救助通信中心、救护车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效率;设置地址传送系统,以便在行动人员回应紧急事故之前,向他们提供事发现场地址文本,从而协助他们更快作出行动。
2、北京市急救中心
由光缆线路和数字交换机组成医疗信息急救网的通讯基础设施;六十路数字中继语音自动应答系统,解决了错号和拨通后无人应答;指挥自动化系统;增设急救站,并完成了与全市各大医院和急救站的联网。
3、上海市浦东急救中心
系统具有RSZ32接口或无线MODEM,能方便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电图、血压等)的无线传送。能传送慢动作图像和静止画面(如高级救护车车厢内的场景,灾害现场的数字照片等)。车载通信设备是集GPS、图像传输功能为一体的车载信息机,具有大屏中文显示窗,一屏显示能力在60个中文字符。车载通信设备应能在颠簸状态下正常工作,具有较强的防尘、防水性能,能适应高、低温等恶劣环境。
4、江苏省急救机构信息化水平总体状况
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地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院前急救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与我省的经济地位基本一致,各地级市的急救中心及部分县级市的急救中心(站)信息化程度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13个地级市均已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部分苏南县级市如昆山、常熟等急救中心与地级市的水平已不相上下,但也有不少县级市急救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甚至是较为原始的状态,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地位相去甚远。13 个省辖市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已实现了联网运行,许多县级市 120 与省、市的联网工程也已完成,确保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在各地发生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内就能知道事件的相关信息,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省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基本涵盖有线、无线、GPS 定位、计算机辅助管理等功能,能在接警的第一时间内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有效调度,确保急救车辆与急救人员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为急救病人打开绿色通道提供保障。
一、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2
二、国内外院前急救信息技术现状 ............ 4
三、院前急救的新模式 .............. 6
四、SQLITE简历数据库 ............. 14
结 论 .......... 23
四、SQLite 简历数据库
我们与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树越教授和张平合作共同开发了SQLite简历数据库。SQLite数据库是小型的开源 C库,它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体制,针对嵌入式应用领域。SQLite有存储模式、逻辑模式、用户模式三级模式。SQLite 数据库占用资源极低,在嵌入式设备中只需几百K内存就能够运行,但是功能强大,能够支持数据库大小达到2T。它操作非常简便、运算速度快,且支持大多标准SQL语句、多表和索引、事物、视图触发以及用户驱动、接口。SQLite 可运行于多种平台,可在官方上下载源码(http://www.sqlite.org)。本系统中使用 SQLite 版本为SQLite-3.5.5。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后,对数据库 db_His 设计如图:
结 论
创伤骨科现场急救与远程专科医生技术指导通过 120 急救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可能,它的优点在于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和监护、院内急救和诊治实现了“三点一线”全过程无缝联接,并将语音、数据、视频、救护车定位/路径的“四位一体”集中整合,使得急救治疗前移,专家可以对院前急救提供指导,院内也可以提前做好接治准备;它使得急救治疗优化,可以针对性选择专科优势医院和最佳转运路径;它也使得急救服务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急救服务管理水平和急救管理针对性。
参考文献:
- [1] 张楠. 下腰椎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减压及经椎间隙椎板减压生物力学对比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 [2] 徐鹏. 微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
- [3] 高磊. 新型椎体撑开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D]. 苏州大学 2013
- [4] 孔繁林. 新型腰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其初步的生物力学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
- [5] 朱小广. 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力学测试[D]. 苏州大学 2011
- [6] 姜世涛. 经皮微创Pillar植入椎体内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 [7] 樊友亮.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2012
- [8] 方晓辉. 腰椎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2
- [9] 吴采荣.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 [10] 梁春红.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9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