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苏州地区数据的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尽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但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创新机制,政府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苏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定性分析入手,结合相关案例,试图通过构建苏州市财政政策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从中小企业自身提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切实可行的对策,同时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一种有益的补充,丰富和完善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理论,同时对苏州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利用技术创新提升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1月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中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表明将创新提到了统领全局的国家战略高度,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的重视。
在创新过程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活动是最关键的环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研发活动主要的投入者和承担者,研发活动是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关键因素,能够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发投入是反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
研发成果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投资者无法完全独占其新技术知识的收益,这就是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又称作“溢出效应”。创新溢出效应产生了正外部性,表现为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创新给其它企业或行业带来部分利益,甚至增加对手实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性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的高风险也构成企业从事研究发展活动的障碍,对于资金紧张、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尤为不利,导致技术创新鋭变为一种等待博弃”——企业不求自主创新,唯求搭便车,坐享其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就指出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导致了市场失灵,无论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市场结构下的创新,其创新水平都将低于社会最优创新水平。政府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虽然不能决定全部社会资源配置,但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并且掌握了大量社会可投资资源,对于社会其他资源的配置与投资,政府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通过政策的调整,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利用科技统计数据研究了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结合创业风险投资现状分析了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为例,说明不同的特点的企业对研发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最后借鉴了经济发达国家较好的财政资金资助企业创新的机制,对我国不同特点的企业提出了可采取的财政资金支持创新的机制的建议。
1.2.2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在分析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反映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方面与经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课题及相应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获得研究资料,从而全面了解掌握研究问题。通过查阅现有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研究文献,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3)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研究设计思路,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记录、测定、收集研究数据来确定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项目以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中国沪深两市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了科技投入绩效与企业性质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第二章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2.1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公共支出与政府补贴
公共支出即为政府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取得必要的商品或服务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支出的财政资金。其直接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同时也代表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所造成的耗费。公共支持的基本原则是:公共品原则、外部性原则和收入再分配原则。
政府补贴是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向某些特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无偿补助。它是各国政府管理和进行社会经济干预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80%以上的企业利用财政补贴来实现政治、经济目标。财政补贴实质上是财政对补助接受者的转移支出。
2.1.2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的企业。由于制度和发展背景不同,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科技型企业的概念,与我国科技型企业概念相近的高技术公司。就高技术公司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可进行以下分类,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高技术小公司多被称为风险企业;从科研机构分离出来的部门或个人创办的并与原科研活动相关联的的公司称为衍生公司;项目确立但处于初创阶段的高技术公司多数称为高技术起步公司。
2.1.3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定义为:研究与试验发展(本文简称“研发活动”)研发活动(本文简称“研发活动”)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本文釆用的是OECD有关文献对技术创新的表述,即技术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过程的主要成分,这种过程的创新可被广义定义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幵发、推广和经济利用”。
2.2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2.2.1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指的是由经济的内在力量推动经济的待续增长,不依赖外部力量的推动。内生技术更新、资本积累等是内在力量,而外生的技术进步、外资等是外部力量。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经济增长促进知识的积累,同样知识也能促进经济增长,二者是相互促进。知识积累有三种方式:首先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其次是劳动者在干活中得到的自身经验知识积累,第三则是劳动力与资本积累相结合的物化的知识。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有
(1)肯定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肯定了资助研发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
(2)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外部环境下,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为了保持快速的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获得竞争力,进而占有市场。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验证过程中,各种创新被逐一吸收、整合进理论框架,实现了研究方法与经济现实的相互融合。实际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创新要素不断内生化的过程。
2.2.2研发投资与回报的内生化水平创新模型尝试了将研发投资及其回报内生化。水平创新模型认为投入研发资源就可以产出新产品,新产品的设计者就会拥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权,新产品的利润则为在未来无限期生产成本和产品定价差额的总和。在水平创新模型中,新产品一旦被生产,其使用者就会一直拥有垄断权,但这在显示经济中不存在。实际上,对于某种新产品或技术一旦被生产出来,就会被其他竞争者模仿,此时产品创造者的创新带来的利润就会被持续减少直至完全消失。提出了另一种补偿研发投资的思路,将产品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同时引入建立的垂直创新模型。生产部门创新产品出售后,产品生产部门将产品销售的利润作为研发产品的补偿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研发部门。之后还有很多关于内生经济增长的文献如,;也将资本、教育、知识、政府研发补贴等新内容融入了内生经济理论中。
这些研究的要点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1)企业的研发活动会产生创新;(2)研发活动成果是新技术产品,企业利用新产品可以高效率生产出最终产品,提高收益;(3)当新产品被研发者垄断使用时,垄断价格高于研发成本,会为产品的研发提供投资回报。
第三章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12
3.1全国总体情况...........12
3.1.1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强度........12
3.1.2研发经费资金来源.....13
3.1.3国家财政科技拨款......14
3.1.4创业风险投资........14
第四章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22
4.1研究假设...........22
4.2研究设计............22
4.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2
4.2.2变量选择与说明..........23
4.2.3模型构建............23
第五章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旳改进建议...........28
5.1国外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做法........28
5.2提高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效益的建议.........32
5.2.1增加政府财政资金研发投入力度,保障研发强度的稳步增长..........32
5.2.2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32
5.2.3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类型设置不同的支持基金........32
5.2.4设立人才基金,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35
第五章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的改进建议
上一章以不同性质的企业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为例,进一步说明政府对企业采取财政资金支持措施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实施不同的资助方式。本章则依此为依据,借鉴了经济发达国家在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方法,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政府资助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的建议。
5.1国外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做法
上一章以不同性质的企业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为例,进一步说明政府对企业采取财政资金支持措施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实施不同的资助方式。本章则依此为依据,借鉴了经济发达国家在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方法,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个点的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的建议。
(1)借助科技计划、基金
科技计划是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这些一般采取的都是无偿资助的方式,但资助的金额和要求都依据计划的特点和定位而定,并且需要受资助的企业投入匹配资金。在选择资助单位的方式上主要有两种:偏重基础性或应用性研究的空间计划,一般向全社会公平开发,通过竞争性资助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另一种是具有产业化导向或涉及国家安全的计划项目,主要是通过定向委托或邀标的方式,与一些优势明显的机构签订项目研发合同。这类研发合同,内容明确,要求具体,往往具有比较明确的产品目标,对于确保企业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国防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等部门,每年都会与企业签订大量的研发合同。
第六章研究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促进技术的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也不断增大,但在世界强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大多是能源、电信等拥有垄断资源的企业,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只有三家。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以创新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的发展仍然较差,我国每年投入的大量的研发资金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提出了增加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这一命题。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价,利用了科技统计数据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及财政资金的支持情况,结探讨了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实证分析了验证了不同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的效益不同,说明不同的企业对研发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需要政府采取多元化的资助措施。最后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采用的政府创新资助的方式,提出针对我国不同的企业类型应采取的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本文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目前,我国社会研发资金投入中企业资金以占主体地位,但真正意义上以企业的创新体系中主体地位并未确立。虽然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很多,但研发强度只有0.6%,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相应指标值,并且实际上只有11.3%的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3.7%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由此表明,我国财政资金的引导企业进行创新的目的并未实现。
(2)分析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中政府资金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财政资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方法单一,导致支持企业的类型有偏好,并且缺乏监管机制,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益,也未能带动社会资金的进入。
(3)以上述的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需要在继续增加投入规模的同时,根据企业的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多元化资助方法,并且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 [1] 杨长湧. 美国支持国内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2(20)
- [2] 徐国良,吴福象,孙林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探——以苏州为例[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3] 杨爱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 [4] 侯祥鹏.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基于流程的分析框架[J]. 现代经济探讨. 2009(11)
- [5] 郭文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创业投资——基于苏州、南通和连云港三市的调查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08)
- [6] 谢作渺,李来斌. 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影响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6)
- [7] 张方华. 企业集成创新的过程模式与运用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8(10)
- [8] 梁胜林.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20)
- [9] 魏务云,罗掌华. 财政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博弈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2)
- [10] 张方华. 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6(04)
本文编号:9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