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7-10-07 17:00
本文关键词: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
【摘要】:现代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国际法的主体,同时也影响着国际法规则的形成和实施。作为目前国际社会最具权威性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职责赋予安理会,允许安理会依据情势的需要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制裁措施,并规定全体会员国有遵守和执行安理会决议的义务。因此,安理会由于其法律和军事的权威性,成为联合国权力和决策的核心。在联合国的实践中,安理会决议保障国际法规则的实施和法律秩序的有效性,维护国际法的核心价值,以及促进新的国际法的形成和对现有国际法的完善。但安理会决议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了众多问题,使安理会成为许多国家和学者的抨击对象。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如何,是否有其特殊性,安理会决议在实施中存在何种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安理会决议的内容、法律效力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整理和分析。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权力和决策中心,承担着维护国际安全事务的首要责任,对不同性质的争端作出不同的决议,而不同的安理会决议又依其内容不同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尽相同。本部分旨在通过对安理会决议内容的梳理,确定本文探讨的安理会决议的范围,即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安理会依据宪章的授权,就国际安全事务所作的决议。安理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对全体会员国都具有拘束力。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理会决议是会员国行为的规范依据;第安理会决议是对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赋权;第三,安理会决议对一般国际法主体的造法作用。第二部分,对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依据进行层层推进的阐释。首先,对法律效力基础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在综合分析了各个学派的论点之后,本文认为,法律效力的基础来自两个方面:国家强制力和法律本身的合理性。法律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实施,没有国家权力作后盾,法律无法有效实施。同时,法律本身应当具有合理性,是良法,是人们愿意去遵守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其次,在明确一般法律效力基础之后,本文深入探索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基础。安理会决议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法的一部分,其效力基础也来源于两个方面:国家间的协调意志和其自身的合理性。安理会是全体会员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创设的,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来源于全体会员国对国际共同体的接受以及对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的追求。第三部分,对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进行分析。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安理会决议的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接受和执行安理会决议是全体会员国的一项义务,既然会员国通过协调意志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权赋予安理会,就应当受其同意的法律约束,履行他们的承诺。同时,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的实现极大地依赖于各国的自觉遵守和执行。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每一项决议都能得到有效遵守。因此,为保证安理会决议得到遵守和执行,安理会可以采取非武力方式或武力方式以执行其决议。第四部分,分析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多数情况下,安理会决议能够有效实施,但随着安理会决议的数量的增多和适用范围的扩大,其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障碍:首先,安理会权力的不适当扩大。安理会应当在宪章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任何不合理的扩张权力都会削弱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其次,安理会决议措辞模糊。宪章作为联合国的宪法性文件,并没有对安理会决议的执行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安理会决议自身也没能弥补此缺陷,导致众多授权使用武力的决议被西方大国利用,成为他们播种大国霸权主义的工具。再次,安理会决议的执行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因为没有规定统一的执行标准,会员国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时,会出现随意解释和不接受安理会决议关于某些事项的规定。最后,安理会决议的执行缺乏监管。虽然,在一些安理会决议中会规定审查监督制度,但从实施现状来看并不乐观。第五部分,就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实现提出完善建议。首先,规制安理会的情势断定权。情势断定权是安理会采取强制措施的前提,如果不对安理会的情势断定权作出规制,很容易导致安理会决议的偏向性。应当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内涵作出界定,同时,实现情势断定权与不干涉内政的统一。其次,改革安理会的表决制度。有效的行使表决机制是限制安理会权力滥用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安理会决议合法性的方式。应当扩大安理会理事国范围,同时限制否决权的行使。再次,安理会决议措辞应当规范化。既然安理会决议是15个理事国代表全体会员国表达意愿的结果,安理会就应当本着负责的态度将决议的内容在适当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规定清楚。最后,安理会决议的执行应当有统一的解释标准。联合国应当明确会员国执行安理会决议时能够使用的解释方法,对解释方法的使用应当从解释的习惯出发,本着善意的原则进行文义解释和系统解释,辅之以文义解释。
【关键词】:安理会决议 法律效力 联合国宪章 共同同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1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3
- 一、安理会决议及其效力的表现形式13-21
- (一) 安理会决议的基本情况13-17
- (二) 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及其表现17-21
- 二、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依据21-28
- (一) 法律效力的一般理论21-23
- (二) 安理会决议的效力基础23-28
- 三、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实现的方式28-35
- (一) 安理会决议的自觉执行28-32
- (二) 安理会决议的强制执行32-35
- 四、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实现的障碍35-43
- (一) 安理会权力的不适当扩张35-38
- (二) 安理会决议措辞模糊38-40
- (三) 安理会决议的执行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40-43
- 五、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实现的制度完善43-50
- (一) 规制安理会的情势断定权43-46
- (二) 改革安理会表决机制46-47
- (三) 安理会决议措辞应当规范化47-48
- (四) 安理会决议的执行应当有统一的解释标准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孔祥;;联合国安理会1267号决议评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鸣;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3 沈克非;;探寻法律效力的来源——分析实证法学之理论述评[J];河北法学;2012年04期
4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与现代国际法:挑战、影响和作用[J];时代法学;2008年03期
5 冯汉桥;论国际法效力的基础——从古罗马万民法谈起[J];求索;2004年01期
6 邓宁;;国际法院对安理会决议的间接司法审查权之探析[J];天津法学;2014年03期
7 古俊峰;;论安理会权力的有限性——基于对《联合国宪章》相关条文的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黄瑶;论《联合国宪章》的解释方法问题[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9 罗国强;;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依据:新视角下的再考量[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伊恩·赫德;付炜;;联合国安理会与国际法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988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8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