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区域廉政风险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20:23

  本文关键词:区域廉政风险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廉政风险 综合评价 预测分析 防控策略 实证研究


【摘要】:腐败程度或廉政风险程度是衡量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科学评价、预测和防控廉政风险是有效遏制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前提,也是当前廉政建设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通过中国知网、维普和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研究区域廉政风险评价的同类成果还比较少。中国是灵活的单一制国家,对区域廉政风险评价分析具有较普遍性的意义。要科学评价区域廉政风险,如果采取传统的单纯定性或者基于单一数据笼统判定都具有较大局限性。本研究在理论方法准备、实地调研走访、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基础上,按照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与实证、预测分析与实证和提出决策建议等主要步骤,综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开展研究。在实证区域选择上,考虑到数据收集,以及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被查处,尤其是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案在全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等因素,选择江西省进行区域廉政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1.概念界定和系统分析。对廉政风险、区域廉政风险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区域廉政风险评价进行了硬系统分析(HSM)和软系统分析(SSM),建立了区域廉政风险评价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和软系统分析模型。2.构建区域廉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廉政风险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腐败机会、激励保障、监督制约、惩治力度和区域环境”等5类客观因素;以及“重视程度、廉洁程度、治理效果和公众信心”等4类主观因素,初步建立了区域廉政风险评价指标草案。选择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社科院等10多个科研单位和机构的20多位专家进行德尔菲问卷咨询,运用信度、效度和Ridit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筛选,确定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廉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区域廉政风险评价与实证。运用多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与只运用一种评价方法相比,数据利用更全面,评价更客观公正,结果也更接近现实。因此,基于MATLAB软件,首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评价(AHP)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幂法、相似系数加权等综合确定指标权重,明确了指标评价区间,对江西省2010年—2014年共20个季度廉政风险情况进行了实证评价。其次,分别运用模糊层次评价(FAHP)模型和灰色层次评价(GAHP)模型对江西省2010年—2014年各季度廉政风险情况进行实证评价。3种综合评价方法给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主客指标走势较为类似,与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对比相对较吻合,表明区域廉政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的廉政风险先扬后抑,风险水平总体可控且处于较低风险区间。客观指标风险评价值高于主观指标,“监督制约”“区域环境”等指标风险评价值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另外,十八大以后江西省廉政风险持续下降;中央和地方换届等政治周期对江西省廉政风险有较大影响;主要领导个人变动对江西省廉政风险短期影响不明显。4.区域廉政风险预测与实证。根据江西省廉政风险历史评价结果,分别运用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SVM模型对江西省2015年—2016年8个季度的廉政风险趋势进行了预测。3种方法给出的预测结果均表明江西省廉政风险逐季降低。预测精度上,SVM预测精度好于BP神经网络预测和灰色模型预测。5.基于因子分析和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提出区域廉政风险防控策略。对区域廉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9个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因子。分别建立了区域廉政风险防控的“饮鸠止渴”“成长上限”“目标侵蚀”和“富者愈富”基模。提出了区域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以及江西省防控廉政风险的操作对策。本文研究源于参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2015)》,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统计与决策》《江西社会科学》《求实》等学术期刊上。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2.6


本文编号:1256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56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