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海峡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华杂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15:11

  本文关键词:海峡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华杂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峡两岸关系 《中华杂志》 胡秋原 统一 反独


【摘要】:台湾从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古史记载到近代国际文件,都证实了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国共内战,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此后,海峡两岸由不同的政党控制,建立了不同的政权。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则由国民党控制,开始实行在台“中华民国”的统治。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的联系由此被断开。台湾能否回归、以何种方式回归成为两岸关注的重点问题。自1949年至今,两岸围绕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发表了不同的主张:从军事对抗时期大陆的“解放台湾”与台湾的“反攻大陆”,但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到新时期大陆包容进取的“一国两制”与台湾“台独”的“两国论”,两岸关系在紧张中夹杂着希望,又在希望中隐含着倒退。在当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台湾政局变幻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将向何处、台湾问题怎样获致解决牵动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弦。《中华杂志》自1963年创刊至1993年终刊,发行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与李登辉先后执政的时代,见证了台湾政治由高压到民主、经济从动荡到起飞,两岸关系从紧张到缓和、起伏转折的过程,对研究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国际政治风起云涌与岛内政局变幻莫测的背景下,《中华杂志》紧跟台湾社会发展的步伐,紧握两岸关系变迁的脉搏,随时调整自己的认识。70年代,面对日本强行占领钓鱼岛的侵权行为,《中华杂志》学人笔耕不辍,引用各种中外资料,与日本学者展开论战,力证钓鱼岛属于中国,舆论谴责最后发展为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问题上,《中华杂志》对大陆外交关系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诸多批判。《中华杂志》将这一系列事件视为台湾变革的契机,号召当局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成为日后台湾经济崛起的思想因子。80年代,因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部分青少年对日本流行文化盲目模仿和学习,对抗战历史一无所知。《中华杂志》深感其危险性,秉持教育新一代青年的理念,号召全民纪念“七七”;针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中华杂志》专文剖析其低劣的动机与手段,毫不留情地批判日本掩耳盗铃式的行径,建议台湾当局采取策略加强对日本罪行的宣传。此一时期,伴随台湾“戒严”体制的解除,岛内分裂势力日益猖獗,《中华杂志》将反对岛内“台独”与外来势力作为中心工作,从“台独”理论与“台独”政党以及国际霸权主义等方面,与企图分裂国家的岛内分裂分子与妄图控制台湾的外来势力进行了无畏的斗争。《中华杂志》把“台独”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国民党治理的失败,对国民党处理“台独”分子不力提出批评。为了整合统派力量,“中国统一联盟”成立,《中华杂志》的反独促统由理论发展到组织实践层面。胡秋原访问大陆,成为四十余年来“两岸破冰第一人”,是胡秋原对其统一主张的亲身践行。90年代,《中华杂志》继续反击“台独”,并注意到“文化台独”现象,在对其展开批判的同时提出“文化促统”这一远见卓识,建议两岸实现文化统一。《中华杂志》在反对“台独”时,未能有效整合统派力量,把国民党内部分反“台独”人士错误地视为“台独”帮凶,使自身陷于孤立。在国际环境与岛内分裂势力、岛内“独台”与“台独”的交相呼应,以及台湾社会、经济、思想变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中华杂志》以停刊落幕。由于作者群前后构成不同与岛内外政治环境的变迁,《中华杂志》对重大事件的论述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1987年以前《中华杂志》以维护“中华民国”、中华民族为宗旨;“戒严”解除后针对“台独”的猖獗,《中华杂志》以维护中国统一为依归,倡导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中华杂志》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党派纠葛与国家利益之间,始终将中华民族与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70年代《中华杂志》就对“台独”势力的各种论调与本质予以剖析,其论断与批判在今天看来亦不失精准。《中华杂志》是台湾社会内部回应“台独”的重要思想武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8;G237.5


本文编号:1266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66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