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 半专业心理助人者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助人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作为一个半专业的心理助人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深入贯彻党和政府关心关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对于新时期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矛盾的切实回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表现;更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多进展和实效的期冀和思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开展这项工作,而辅导员的身份和素质让他们不但能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有其突出的优势做好这项工作。本文围绕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沿着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相结合的路线,既指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角色定位,也分析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其原因。基于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以辅导员的视角切入,构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探寻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蕴,分析其教育队伍组建及协同工作策略,呈现其主要教育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让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在高校真正落地;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这个向度上,有一个具体的突破;让辅导员对自身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拥有一本“操作手册”。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绪论:主要包括本文选题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对近十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近五年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予以梳理,并进行简单述评;对本研究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助人者”、“半专业心理助人者”予以界定和澄清;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做初步的介绍。力图从时间的更迭和质性的逾越两方面,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行阐释,为进一步关于必要性、独特性等方面的论证打下基础。第一章: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论——她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目标和路径;以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以协同学相关理论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他山之石”。第二章: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寻研究的现实出发点。文章从对福建省各级各类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入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概括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不足,并分析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的深层原因。对现状的具体把握,既是“传经验”,又是“树靶子”,是进一步展开研究的现实依据。第三章: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角色定位。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大学生对心理成长的渴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要求辅导员必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美国关于心理助人者的分类,展开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探讨,尝试将其工作角色性质定位为“半专业心理助人者”,进而阐述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角色定位——核心价值的引领者、普及性、发展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协同者”。第四章: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构建。本章尝试探讨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的、合适的角色定位,梳理了目前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以之为凭的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分析了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上面临的特殊的现实冲突、伦理混沌和法律窘境,明确了建构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规范伦理、完善法律的原则和建议。第五章: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蕴。本章论述了价值观与心理健康、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并从这些关联性出发,阐述了价值引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核,以及辅导员如何利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重要抓手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六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复合型、素质高、善协作、高效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本章以辅导员作为观察点,探讨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思政课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生朋辈这四支力量的协同队伍建构策略,阐释每支“协同队伍”在功能上的互相促进,探索每支“协同队伍”的工作抓手等,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本章基于辅导员的视角,打破学科界限,加强队伍沟通和整合,在加深和拓展_工作内容的同时,实现队伍间功能的互补互促。让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增进学科合作,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让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实现从防治大学生心理问题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让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结语:在在充分论述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梳理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所成就、剖析了其间的价值向度、规划了教育路径之后,特别提出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需要注意处理好的两大问题——“边界”的问题,和“协同”的问题。处理好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收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俭;李晓莉;;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5年10期
2 刘俊峰;王晓珊;;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协同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01期
3 赵君;张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23期
4 邱柏生;刘巍;;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王源平;;论主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20期
6 陈涛;;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7 戴吉亮;孙波;;基于整体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9期
8 赵艳波;刘绛华;;论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求实;2014年07期
9 杜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者角色定位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10 徐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超民;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3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颖颖;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倪志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关照[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玲玲;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训体系的建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张传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梦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美玲;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熊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4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8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