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1:2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研究 出处:《辽宁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人的价值 劳动 社会关系


【摘要】: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使命,实际上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于自己生命活动的反思。马克思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思考,是从人本身及其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角度,考察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和发展等问题而形成的思想观点。人的价值思想无疑是马克思的重要研究对象,对这一思想的研究,最终旨趣是为了人的价值实现。因此,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问题开展研究,必然会带动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的能力和素质等与人的价值密切相关的人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人的价值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这一思想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追溯了人的价值思想产生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不同时期人的价值思想的基本内容;探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等关于人的理论成果及其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形成的直接意义;考察了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概括了马克思之前人的价值思想,并总结了马克思对这些思想的批判。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关于人的价值思想是用神的价值取代人的价值、注重个人价值忽视人的社会价值、用功利主义对人的价值进行评价。马克思在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价值在于人本身、集体主义价值观、劳动贡献论等超越前人的科学认识。第三,从哲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人的价值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内容包含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等三种形式,人的价值具有创造性、社会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手段性和目的性相统一等特点。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实现的含义及其特点、人的价值实现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并从消灭异化劳动、废除私有制度和推动社会变革等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第四,指出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提供思想借鉴和方法指导。本文把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实践联系起来,论证了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对于发展唯物史观、明确中国梦的价值取向、深化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理论意义,以及在发挥人的创造性、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总之,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历史渊源、理论来源和形成背景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分析了马克思对前人关于人的价值思想的继承和超越,立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需要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零散论述,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本文围绕人的价值含义、人的价值内容、人的价值特点、人的价值实现,构建和阐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期望本文能够更好地为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提供理论借鉴,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保;;国家治理语境中的人与社会——兼论马克思相关思想资源及其现实意义[J];江汉论坛;2015年12期

2 郭倩倩;秦龙;;马克思尊严观的三维向度与价值观照[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3 陈秉公;;“结构与选择”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4 辜堪生;张莉;;对“人的价值”命题的再认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陈荣荣;张士清;;马克思扬弃“人的异化”的双重道路[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1期

6 丰子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代峰;;论人的尊严之向度[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8 曾德华;;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曹孟勤;徐海红;;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5期

10 黄树光;;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J];理论月刊;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1311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11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