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本文选题:高校主导型 切入点:创业教育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阵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开放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培养组织的独特优势,占据主要的生态位。因此,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应突出高校的主导地位,建立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由此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三螺旋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析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构建高校“内合外联”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型,以期为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参考。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问题、理论成果、主要方法及论文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为基本理论问题。明晰了创业教育、创业生态系统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阐释了生态系统理论、三螺旋理论、创业方盒理论等,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现状调研。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访谈等方式梳理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温州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四所高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构建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型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为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借鉴,为构建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型提供了经验借鉴。第五部分为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该部分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着眼于功能的视角对各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阐释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链条关系、融合关系、合作关系等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探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时机与方式、范围与影响,形成对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较为完整、准确、科学的认识。第六部分为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型构建与运行。本部分从“内合”、“外联”两个角度着手,结合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分析“内部整合”、“外部联合”的构建过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完成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型的构建与运行,即“内合外联”模型。第七部分为结语,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的研究重在突出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引领地位,构建的“内合外联”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优化和完善,投入实际应用后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和扩大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规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娇;;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2 王占仁;吴晓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08期
3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论》简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4 王占仁;刘志;刘海滨;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08期
5 刘艳;周毓麟;闫国栋;姜丹;张洋;逯家辉;;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6年04期
6 胡曼;;创业大赛对高校创业生态影响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年13期
7 高建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本土化构建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06期
8 郑刚;郭艳婷;;迈向创业教育2.0: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借鉴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徐小洲;王旭燕;;GALCHS视野下的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婷子;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符昱;中美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许晓云;国外创业型大学特征及成功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5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7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