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文选题:学生全面发展 + 体育教学方式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人口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此,完善体育教学方式的理论体系、推动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则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来收集与学生全面发展及教学方式相关的研究资料,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归纳与比较法、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1、国内外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课程目标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全人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其中微观层面的全面发展对应当下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能力与素养。在微观层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般学科素养。包括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考的能力、语言技能、责任感、尊重自我与他人、创造力等指标。(2)体育学科素养。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安全意识、运动能力、审美表达能力、体能水平、体育道德、情绪控制等指标。2.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显活动方式和内隐活动方式。其中外显活动方式包含语言和行为方式,内隐活动方式特指思维活动方式,外显活动方式是思维活动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体育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与能够体现教学行为的教学要素构成,其外延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教学观念层面,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能够体现其构成要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其发展历程,均彰显了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趋势是由最初的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向关注学生的"学"与"发展"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决策由教师全权决定向师生共同决定,并逐渐过渡为给学生赋予一定的决策权。3.我国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未能深入"骨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所倡导的理念基本上已得到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实施还十分困难,当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仍注重"学科精熟"与"学习过程",而对关乎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关注不够。(2)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看似有所变化,但实质上还是侧重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还未将"学生的学" "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的中心。(3)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培育。4.在"以学为中心"的宏观层次教学方式理念下,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被划分为三大类:机械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有意义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与有意义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对有意义接受式和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类教学方式在基本含义、适用范畴、基本特征、匹配的教学模式与风格、实施要求等方面有其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发现二者亦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即:(1)教学理念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变革"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2)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友好的、合作的;(3)教学环境应是安全、舒适、富有支持性;(4)教学组织形式应是多样的,避免整齐划一;(5)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的和高效性。5.合作学习相对常规体育教学方式而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领域目标(除身体健康领域外)。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基础知识与技能、参与度、愉悦程度"等方面指标的发展程度上优于常规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均有所转变。6.虽然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主要困境有: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日常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教学材料。为此,建议体育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之时,应注意克服这四个方面的困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曼;刘晟;刘霞;周平艳;陈有义;刘坚;魏锐;;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3期
2 程换弟;;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22期
3 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06期
4 郭可雷;平杰;;论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学刊;2016年01期
5 胡鞍钢;;“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红旗文稿;2015年23期
6 李玲;李广洲;倪娟;;教学方式对中学生学科思维发展的影响——一项基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32期
7 孟庆博;罗文华;;从微课大赛作品看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科学;2015年05期
8 胡进;;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7期
9 高洁;张恩德;;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方式转变研究[J];教育探索;2015年03期
10 季浏;尹小俭;尹志华;周亚茹;;日本基础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评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康康;探究学习法在大学女生篮球选项课中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于莹莹;体育教学风格与课堂教学行为相关性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洪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现状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犁花;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李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的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蓉蓉;自主学习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移洁;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栾雪;基于PISA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庞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秀春;温州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现状调查和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5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75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