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17 18:4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

常淑敏  

【摘要】: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多学科持续关注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在维持高发生率的同时,还表现出暴力型犯罪增多这一显著趋势,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前提是充分深入了解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当代围绕青少年问题预防和健康发展问题主要形成了预防、心理韧性和积极青少年发展三种研究模型,虽然这三种模型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并解释了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但由于研究视角的偏颇,分别在三种模型基础上开展的既有研究仍存在两点明显的局限:一是在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青少年“缺陷”观影响下,已有研究侧重从消极视角关注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忽视从积极视角开展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保护或改善因素的研究;二是缺少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综合性考察,一方面虽然已有研究深入考察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但倾向于分别关注个体和环境危险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侧重揭示个体、家庭或同伴层面中存在的关键危险因素并对其危害性加以比较描述,但忽视对危险因素之间内在作用机制的考察。另一方面,由于忽视从积极视角开展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改善因素的研究,因而更加欠缺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和改善因素的综合作用机制的研究。犯罪预防科学的研究者指出,对危险因素干预的关键是构建暴露于危险中的个人支撑体系,丰富个体可利用的资源,而非着眼于降低危险的传统方法(FergusZimmerman,2005)。哪些资源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的暴力犯罪,当存在严重的危险因素时,什么样的资源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开展有关发展资源与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机制的研究。 鉴于上述考虑,本研究整合消极和积极青少年发展两种视角,综合了青少年问题预防和健康发展的三种模型,采用横断研究设计,系统考察了相关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作用机制。论文通过三项实证研究考察上述问题。研究1主要考察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的问题行为水平与低自控等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作用机制;研究2主要考察发展资源数量及种类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作用;研究3主要考察相关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关系以及二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共同作用机制。 本研究以464名青少年暴力犯及591名未犯罪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了青少年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同伴的问题行为数量、低自控特点以及发展资源状况。运用SPSS13.0、Mplus7.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研究结论: 1.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在家庭背景方面,青少年暴力犯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未犯罪青少年;两组青少年在不同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上的人数分布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忽视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上分布比例差异较大;在同伴背景方面,青少年暴力犯报告的同伴的问题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未犯罪青少年;在个体特征方面,青少年暴力犯具有更高的冒险性、自我中心、情绪性特点,自控水平显著低于未犯罪青少年。 (2)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同伴等背景中的危险因素与个体自身的危险因素往往相伴存在,体现出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特点。 (3)家庭、同伴及个体危险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父母越有可能采用忽视型、专制型消极教养方式;与权威型教养方式相比,消极教养方式更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低自控,并且通过低自控这一中介间接影响青少年同伴的问题行为;个体的低自控既能够直接预测青少年暴力犯罪身份,还能够通过同伴的问题行为间接预测青少年暴力犯罪身份;低自控与同伴的问题行为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最主要、最近端的危险因素,,与低自控相比,同伴的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暴力犯罪身份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2.发展资源数量及种类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 (1)青少年暴力犯拥有的发展资源数量显著少于未犯罪青少年。 (2)青少年拥有的外部资源数量能够显著预测内部资源数量,而内部资源数量越多,青少年成为暴力犯的可能性越低。 (3)13种具体资源能够显著降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率,拥有这13种具体资源的任何一种,青少年成为暴力犯的可能性都会显著降低。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致力于学习、积极价值观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3.相关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关系以及二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共同作用机制 (1)青少年的内、外部发展资源数量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低自控、同伴的问题行为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 (2)与发展资源贫乏水平(拥有的资源数量不到10种)相比,发展资源达到中等(拥有11~20种发展资源)和富足水平(拥有21~30种发展资源)能够显著降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抑制低自控对暴力犯罪的消极影响。 (3)低自控的青少年拥有积极同伴影响、关爱他人、平等和社会公正及和平解决冲突4种资源中的任何一种,其成为青少年暴力犯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交往了问题行为同伴的青少年拥有父母参与学校生活、学校参与和关心学校3种资源中的任何一种,其成为青少年暴力犯的可能性也会降低。相关发展资源对低自控青少年的保护性作用更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灿灿;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鞠青;;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3 汪明亮;;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2期

4 张远煌;姚兵;;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湖北省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5期

5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6 康树华,石芳;犯罪源头——未成年人犯罪[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姚建龙;;青少年犯罪概念研究30年:一个根基性的分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戴宜生;改进犯罪学研究的一些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丛梅;;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实证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卫,潘绮敏;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小慧;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方式和自我控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田健夫;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翟晟;男性未成年犯偏差行为、自我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瑞来;厦门市外来工未成年子女的犯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陈道湧;社区青少年暴力的成因及社会干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安勤;;浅谈大一新生的心理失落与调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高继伟;陈丽;;农民犯罪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钟慧;李晓驷;李泽爱;董毅;王克明;马曙辉;陶领知;;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顾璇;姚荣英;袁长江;李克勤;;家庭因素及亲子依恋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6 戚昕;;大学生对成年界定的认知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王雅克;;从《白鹿洞书院揭示》看朱熹的教育理念[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陈蕊花;郑兴;;高职学生自我控制、归因方式、参与度对其偏差行为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任月勤;;试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周荣华;;犯罪低龄化视角的刑罚[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鹏森;;现代化与犯罪——对中国刑事犯罪数据的初步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勇;;社会矛盾、本能异化及犯罪学方法论的更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5 周厚兴;;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肖建国;姚建龙;颜湘颖;张惠红;;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8 吴霞;;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皮艺军;;犯罪学研究在刑事一体化中的功能与贡献[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王莉;;基于语料库的初中学生词语偏误现象考察[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镜秋;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满娇玲;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9 苏静;试论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完善[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贾东超;美国高校德育探讨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日昇;关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2 征汉年;马力;;论权利意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4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刘玉,杨德兰;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10期

6 王牧;;论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上)[J];当代法学;1991年01期

7 王牧;;论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下)[J];当代法学;1991年02期

8 林蓉;刘伟佳;张维蔚;刘伟;林琳;吴家刚;杜琳;;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1期

9 叶继红;萨瑟兰与白领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6期

10 翟中东;;关于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调整的思考[J];法学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建伟;[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N];人民日报;2004年

3 ;[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家有;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曲;受父母虐待孩子的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君春;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自我控制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芦朝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7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翟晟;男性未成年犯偏差行为、自我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江,郑斌,陈璐;为了同一片蓝天——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黄钦贵访谈录[J];民族论坛;2002年08期

2 吴玉荣;论互联网的四大悖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哲学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谢浩瀚;邹焕清;;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龙山镇34名贫困生[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年12期

4 乐嘉勇;;日本青少年工作者一瞥[J];青年探索;1988年Z1期

5 张春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视阈——读佘双好教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6 万美容;陈婷;;透视星座文化流行背后的秘密[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7 刘宝森;;青岛:成立首家“爱心医院”[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卢德平;;五城市青少年对参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课外活动正负影响的认知[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9 艾娟;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不良影响[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东;;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工作的变化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肯江·吐拉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青少年发展(代序)[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郭斯萍;余仙平;;家庭因素在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倪八燚;戴启明;;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体化分层实施策略[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4 安国启;;“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新突破[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会所联动 比翼齐飞 努力建设一流的青少年研究团队[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6 刘俊彦;;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 推动青少年研究工作的开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7 沈蕾;李义敏;张杰;;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网络时代青少年发展现状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网络时代青少年情感工作法论纲[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高文斌;祝卓宏;陈祉妍;刘泽文;高晶;;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及其综合心理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管雷;;“十一五”时期青少年良性发展机制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宁夏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松;[N];四川日报;2009年

3 李芳;[N];云南政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夏斐;[N];杭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辛向东 通讯员 王淑云 实习生 赵丽莹;[N];大理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刘磊 王博;[N];昌吉日报(汉);2011年

7 沈祖芸;[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周跃;[N];湘声报;2008年

9 顾磊;[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南榕;[N];西部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禹文;新时期党领导下的湖南青少年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洁霜;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政策的过程及实施可行性的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婵;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成分、测量及其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颖;成都市武侯区“青少年空间”项目实施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朱晨凯;北京市青少年超重肥胖原因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刘晓强;牡丹江市滨江花园社区“青少年空间”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佳;试论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尹秋红;农村留守青少年亲情缺失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曼玉;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实践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云鹏;民国初期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1912-1927)[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淑清;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罪错青少年社会关护体系[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谭新弘;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项目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10 孙卫兵;优势视角下高危家庭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之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79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