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多球训练方式及其能量消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06:53

  本文关键词:髙温髙湿环境下运动能量消耗的特点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体育大学》 2015年

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多球训练方式及其能量消耗的研究

孙辉  

【摘要】:研究目的:明确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比赛能量消耗前提下,揭示专项羽毛球运动代谢特征,并通过比赛时间结构、心率、血乳酸值为依据指标,制定出多球训练方案,探讨专项羽毛球多球训练最优方式。研究方法:设计三种多球训练方案,多球训练一:运动间歇时间不固定,两人轮换制,训练内容为10X20、20X10组杀上网,10X20、20X10组吊上网。多球训练二:根据羽毛球专项大学生比赛时间结构特征规定训练间歇时间,练习内容为(8秒运动+15秒间歇)X20进攻,(8秒运动+15秒间歇)X20组防守。多球训练三:在规定的间歇时间基础上,利用羽毛球专项大学生比赛中个技术的使用率,组合训练内容为(6秒杀上网间歇10秒+8秒被动防守间歇15秒+12秒平抽挡间歇20秒)X12组。佩戴polar.Actigraph记录运动能量消耗。研究结果: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比赛中有球时间与无球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函数方程为y=1.8x,比赛密度为0.55。有球时间、无球时间与拍数呈显著性相关。多球训练一:强度低,成功率较高,运动后乳酸普遍偏低。多球训练二:平均心率为175±8次/分,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88%,与比赛时的平均心率十分接近;运动后乳酸平均值在11.7±2.7mmol/L,运动中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占主要地位。多球训练三采用控制间歇时间,控制训练内容的组合分配,运动平均心率在176±4次/分,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心率90%,运动后的乳酸为6.2±2.7mmol/L.结论:羽毛球专项大学生比赛时间结构为y=1.8x,比赛密度为0.55。代谢特征是:高心率、高能量消耗,赛后胜者的血乳酸显著高于负者的血乳酸。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身体形态标准,肌肉含量饱满,体脂含量都比较低,身体素质良好。最大摄氧量达到优秀运动员水平。击球成功率与最大摄氧量平台密切相关。多球训练一训练强度低,只适合与单个技术的动力定型;多球训练二强度大,适合发展乳酸耐受力的训练;多球训练三适合发展羽毛球专项大学生与比赛相适应的能量消耗训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裕和,林文弢;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张诚;宋琦;;论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3 吴瑕;刘卫民;;心率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程勇民,金花;羽毛球体能训练中血乳酸指标的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5 武东海;尚瑞花;谈丰田;;网球与羽毛球之间的技术迁移[J];考试周刊;2009年51期

6 刘巍;;运用生理生化指标指导羽毛球运动员科学训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1期

7 张洪宝;关于羽毛球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刘畅智;沈敬伟;;运用羽毛球多球训练法提高身体素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浴华;;羽毛球运动中多球训练与血乳酸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10 张伟民;;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克;青少年羽毛球多球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2 李俊勇;任晋军;曹峰锐;;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平台同高校男生12min跑和1000m跑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 安进辉;;网球比赛中运动员供能系统分析及建议[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5期

4 史伟娟;;羽毛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8期

5 张青;张忠奇;;我国速度滑冰男子短距离项目实现2014年冬奥会突破的思考[J];冰雪运动;2011年02期

6 杨明勇;;羽毛球多球练习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林祥芸;;22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员体能变化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张猛;;羽毛球青少年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9 田开新;覃军;黄岚;何作云;隆敏;于世勇;喻杨;张艺;;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初探[J];重庆医学;2006年12期

10 肖玉红;试析耐力训练[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爱萍;周永平;;无氧代谢能力间接评价指标与短距离运动成绩相关性实验研究[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胥国和;曹建民;陈俊飞;;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跑台试验中有氧能力指标的探讨[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新;现代男子拳击运动技战术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庆有;网球战术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邱俊;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监控与评价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周小青;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选材标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赵洪波;田径动作技能系统特征及其学习过程中迁移指导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6 刘丹松;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7 阮春斋;越南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选材指标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阮文德;越南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王燕侠;孕中期能量失衡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妊娠特有疾病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屈金涛;髙温髙湿环境下运动能量消耗的特点及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上海武术队重点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春红;河南省田径运动员培养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翠红;河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夏志悦;最大乳酸稳态指标应用于竞走项目训练监控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苏志伟;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群单人项目进攻战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妮;隔网类项目竞赛规则演变与项目发展的双驱关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7 李庆明;呼和浩特市区高中体育课开设羽毛球项目的可行性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槽最大摄氧量能力测试的多参数模式探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张威雪;持拍类隔网对抗项目(乒、羽、网)教学中迁移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陈哲;高水平羽毛球男单项目比赛时间与击球位置特征分析及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雄山;;多球练习法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2 唐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3 张美娟;;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J];才智;2011年29期

4 苏雄;;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5 金花,程勇民;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育训练观念的质疑[J];福建体育科技;1999年05期

6 杨新芳,程勇民;羽毛球体能训练的专项化手段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2期

7 陆绍中,,郭军,宗丕芳,罗维丝;对中国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初步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4期

8 刘奇;;对跳远、跳高项目之间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4期

9 孙益民;;论羽毛球运动员的多球训练[J];贵州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10 许实德,林文弢,吴武彪;用血乳酸心率尿蛋白评定羽毛球运动强度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井存;;自制乒乓球集球网[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0期

2 唐鑫森;多球训练经验谈[J];乒乓世界;2002年04期

3 李艳霞;;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网球多球训练必要性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9年06期

4 徐锋;;发球机结合集球网多球训练新型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7期

5 唐煜章;徐文梁;盛旭初;龚世益;;以多球训练方法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J];体育科技资料;1980年19期

6 黄国坚;关于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7 ;乒乓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9年01期

8 于鳌拜;;条条大道通北京 小学里的体校训练[J];乒乓世界;2007年07期

9 林鹤进;;篮球多球训练教法两例[J];学校体育;1982年03期

10 李赫;张雪良;;多球训练对提高网球初学者正手底线技术的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裕和;罗兴华;钟纯正;张耀勋;;多球训练在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运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裕和;罗兴华;张耀勋;;多球训练在提高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中的运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韩自强;卢高峰;许汸;陈利荣;;羽毛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4 王珲;张若波;;对现代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的反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艳;多球训练对提高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潇;多球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3 崔克;青少年羽毛球多球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辉;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多球训练方式及其能量消耗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5 刘锦;多球训练对乒乓球初学者技术水平发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梁波;不同负荷乒乓球多球训练间歇时间的回归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山东体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刘锦 >王潇

>崔克 >孙辉

>梁波 >杨艳

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多球训练方式及其能量消耗的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髙温髙湿环境下运动能量消耗的特点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82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