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城市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杭州经验

发布时间:2016-12-03 15:15

  本文关键词:城市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杭州经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工业大学》 2015年

城市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杭州经验

高鋆  

【摘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并最终提升保障对象在市场环境中的住房支付能力。但长期以来政府与学界的关注点过于集中在住房保障单一环节上,忽视了住房保障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住房保障可能带给就业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改善保障对象的就业状况是增强其经济实力、解决其住房等一系列生活困难的根本策略。因此,本文在综述典型弱势群体与城市住房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住房保障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模型,着重研究现行住房保障制度与保障对象就业之间的关系。根据各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本研究认为:城市住房保障(保障方式与保障类型)与保障对象的就业状况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住房福利在考虑保障对象参保前后住房成本差的情况下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职住空间关系对就业同时存在正反两种作用力,但总体上正向作用占主导;住房福利与职住空间关系在住房保障对就业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为了获取研究数据,本人率队在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对近几年的住房保障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回收问卷525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89.1%。实证研究发现,与保障前相比:保障对象的总体就业水平与年均劳动收入都明显上升,但其就业改善并不具备结构性优势,他们在参保后所从事的工作仍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行业、小规模个体户与非正式岗位上;保障对象的住房条件改善并不显著,总体住房成本变化也很小,住房保障并没有显著降低保障对象的住房支出;由于参保后保障对象的居住区位大量外迁,但就业区位变动不大,导致保障对象的直线通勤距离显著增加,在职者的单程通勤时间比保障前增加了约9分钟。同时,全样本的Bootstrap法检验结果表明:①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状况显著相关,保障方式与保障类型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66和-0.158。②实物配租方式获得的住房福利比货币补贴方式更多,廉租住房家庭获得的住房福利比其他两种保障类型也更多。③住房福利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系数估计值为-0.027),表明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已造成保障对象的“福利依赖”问题。④实物配租家庭的职住空间关系比货币补贴方式更长,廉租住房家庭的职住空间关系比其他两种保障类型更短。⑤职住空间关系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估计值为0.364),表明职住空间关系的拉长没有对就业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目前保障对象的“空间失配”问题并不严重。⑥住房福利与职住空间关系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保障方式与保障类型经由中介变量产生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35和-0.03,且该间接效应主要通过职住空间关系来传导,住房福利的作用相对较小。此外,在职者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综合以上所有结论,本文提出了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在资格审查、准入条件、就业促进、福利标准、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一洲;陈前虎;吴次芳;;城市商务经济空间区位格局及其机理研究——以杭州主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7期

2 朱镜德;现阶段中国妇女就业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3期

3 陈淑云;;共有产权住房: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宋静;;不同所有制结构中资本积累与就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5 傅勇;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基于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6 刘志林;王茂军;柴彦威;;空间错位理论研究进展与方法论评述[J];人文地理;2010年01期

7 田奇恒;孟传慧;;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意愿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洁,王礼力;从人口素质的视角审视农村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2 蔡驎;;城市老年人收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差别——基于上海市区户籍老年人经济状况调查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赵建国;试论北京市的弹性就业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马强;姜丽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文献综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陈娟;王翔;;论转型背景下宏观调控的目标次序[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刘青海;张志超;蔡伟贤;;本土市场效应、空间政策和就业增长——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9年06期

7 赵建国;基于扩散指数法的失业预警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8 苏树军;;新疆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与对策建议[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昕;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问题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10 赵燕菁;;就业增长与空间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洲;;产业区位视角的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建军;朱焕彬;;杭州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金芝;;城乡统筹就业[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浙江民生报告——就业问题研究 目前民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就业问题及其成因分析[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浙江民生报告——就业问题研究 目标、对策与建议[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勇;;教育扩张和产业发展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Hui Xing;Suying Gao;Xueyan Hu;Jianzhao Liu;;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unty Economy and Rural Surplus Labor——Taking Cang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Example[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刘铨;孙世界;;南京传统商务办公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9 赵伟;谢晖;王雨松;;宁波城市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探讨[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周勇;;教育扩张和产业发展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佐军;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春敏;论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及其调整[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保民;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有机统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张义柱;一个就业研究的新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范德林;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庆春;企业员工人本管理观特征及相关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周悦;基于新家庭经济论的当代女性阶段性就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宇;公共政策与妇女权益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徐敏;现阶段我国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媛媛;教育视角下的女性人力资本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智建丽;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薇;女性就业性别歧视与政府治理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姜辑萱;关于劳动性别分工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琪;发展我国城镇女性弹性就业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盖蕾;我国中下层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云;耿丹;;经济适用房共享式产权比例的确定及退出[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2 汪建强;;对英国保障性住房起源的研究与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平辉;郝晋珉;;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演化的关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段炼;刘玉龙;;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5 吴立群;宗跃光;;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实践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莫智;邓小鹏;李启明;;国外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7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8 陶松龄,陈蔚镇;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文化魅力的探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9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10 张京祥,沈建法,黄钧尧 ,甄峰;都市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行政区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4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冷希炎;中国开发区制度空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中岗;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及其创新[D];同济大学;2007年

7 陈睿;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8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9 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志华;试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化——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贵生;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刁琳琳;城市空间重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春凤;桂林城市结构形态演化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兰;英国住房福利政策研究[J];社会;2003年07期

2 厉伟;;经济低梯度区居民住房福利受损原因及保障机制[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3 国怀林;胡峰;;城镇梯度住房福利供应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配套改革[J];未来与发展;2008年04期

4 黄惠;张登国;;当前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福利政策的问题及其改革[J];未来与发展;2008年05期

5 王培刚;许传新;;实施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的对策探讨[J];学习与实践;2007年06期

6 指间沙;;世纪婚房大战[J];都市心情;2007年07期

7 黄建宏;;二套房分配:一个多维的解释——基于广东省调查数据的发现[J];理论月刊;2014年02期

8 刘冬坤;;“小产权房”的出路:新型住房福利政策的建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9 徐斌;郑德明;;在那要付代价的“礼物”面前——工薪阶层房改心态录[J];学习与思考;199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琨;[N];人民日报;2006年

2 韩克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 薛亚芳;[N];人才市场报;2010年

4 社会学所 孙炳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包宗华;[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6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包宗华;[N];中国建设报;2014年

7 邓聿文;[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蔡若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建;[N];大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蔡若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鋆;城市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杭州经验[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焦杨;基于量化分析的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住房福利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敏;北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福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相关作者

>高鋆 >何敏

>焦杨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城市住房保障与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杭州经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03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