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3年
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
香杰新
【摘要】: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环境公民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生活环境的保护力度却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东莞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区,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达到1:3.5,人口多样性、混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增加了将广大民众纳入到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难度。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模式,怎样建设环境公民社会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东莞建设幸福东莞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文章在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环境公民和环境公民社会范畴,构建了环境公民社会的理论分析模型,指出环境公民社会由意识层次、行为层次、组织层次、制度层次等四个层次组成,并从意识伦理、个人行为、他人行为和整体社会氛围四个维度对东莞环境公民社会进行了理论建构。 文章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东莞33个镇区的4272份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2905份有效问卷,并以此为基础,对东莞现有的公民特征、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公民环境保护行为、环境保护现状、居民及社会对环保教育的满意度、取得环保的成效、环保设施建设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交叉分析,总结了东莞的公民特征现状,并对东莞环境公民进行了分类研究。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东莞环境公民类别和公民行为的客观外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具有显著性影响;本地与外地居民的区别、职业性质的不同、公民收入差异对公民环境行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婚姻状况和十八岁以前的居住地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由于问卷发放针对人群比例等原因,导致其影响不显著。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环境公民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他人环境行为对公民个人环境意识产生正向影响,而环境公共服务的增长对环境意识的影响并不显著。他人环境行为评价对个人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公民环境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和环境标识的服务可通过改变公民偏好来改变公民环境行为。影响环境公民意识和环境公民行为的因素并不相同,并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尚不非常明显。 最后,文章从公共服务、环境参与、社会组织成长、公民行为方面提出了东莞建立环境公民社会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欢欢;魏慧贤;;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及其构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王艳;丁德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史兆光;林红霞;;城市生态和谐与公民公德素质的提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沈莉;;生态公民养成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5 黄玮琍;;浅谈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J];高教论坛;2009年12期
6 黄岩,吴克昌;论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张瑞萍;;生态文明视野下公民环境意识之考察[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8 朱春雷;;建国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付佳,孙维兵,袁笛,张雪峰;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环境保护科学;2005年01期
10 乐小芳,栾胜基,万劲波;论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清;居民环境偏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姚德薇,刘阳;西欧市民阶级形成机制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张波;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建生;肖丽群;刘晓露;王泽华;;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政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6 王素娟;;土地伦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7 肖静;;论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黄丽军;李萌;毛德华;;湖南省土地伦理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2期
9 韩晓燕;;西方市民社会思想演变对城市社区发展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余精华;;生态文明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论公众集体节能的行动逻辑[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李浩;吴传清;;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马保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顾向一;陶蕾;;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由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议案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6 张志伟;;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时军;;我国环境教育立法问题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孟庆瑜;李娜;;论农村环境法律保护中的政府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璞;;农村环境政策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7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窦一杰;电子行业绿化供应链实现途径的博弈及评价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青;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于小倩;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成路径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高荣;高校旅游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宗明;;羌族居住环境保护与自然意识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许;俞花美;段捷频;葛成军;;海南省典型生态文明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许铁力;环境影响价值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法探讨[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5 邢永富;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7 张一心,吴婧,朱坦;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8 余英;;有益品理论:回顾与思考[J];财经科学;2008年12期
9 周燕荣,王润华,田考聪,易静,田小兵,杨倬;重庆市主城区及近郊居民环境意识状况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10 张青国;;法团主义视角下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调整与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亮;郭卿;;环境污染区与示范区居民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运宝;;东莞“猎才”[J];决策;2011年06期
2 梁湘萍;许新立;;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东莞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1期
3 邹锡兰;邓顺国;苏邹滔子;;东莞南博学院——为制造业名城培养“双转型”人才[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35期
4 饶高昶;;设计创新与自主品牌——东莞制造业基地产业升级的探索与尝试[J];成才之路;2009年19期
5 袁学君;;市场经济与东莞速度[J];学术研究;1992年06期
6 何庆华;朱和添;王添宝;周爱恩;;东莞企业缺工情况调查[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年03期
7 张遐龄;以地方特色立足 以质量实现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7期
8 毛一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以广东东莞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9 ;加薪潮波及珠三角玩具企业[J];源流;2010年14期
10 蔡祖顺;简讯[J];统计与预测;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鑫;;土地资源紧约束下的东莞教育设施标准反思[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冠煊;;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引导零售业适度发展[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鸥;;吉林视角的深圳秘密——深圳对吉林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N];东莞日报;2010年
2 黄虎波;[N];东莞日报;2010年
3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蔡瑞芬;[N];东莞日报;2011年
4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袁厚枝;[N];中国质量报;2001年
5 记者 刘怀宇;[N];东莞日报;2009年
6 高剑;[N];东莞日报;2010年
7 刘伟兵 本报记者 王祥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8 周旭娇 郑俊彦 殷昌盛;[N];东莞日报;2011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周志坤 王巧桥 通讯员 冯岚;[N];南方日报;2011年
10 殷昌盛;[N];东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香杰新;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禤文昊;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雅琴;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与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伟燕;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莞产业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庾敬钦;试论莞香文化复兴[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世邦;东莞负面形象消解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卢兆佳;东江水务某水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长亮;全业务竞争时代东莞移动的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志勇;广东移动东莞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汪书军;东莞台资企业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斌;东莞移动公司企业战略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顺军;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1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