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育人价值_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再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学校的育人价值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要教给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学会做人。叶澜教授曾提出了“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的呼吁,并从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对学科育人价值作了描述:“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它除了指该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该包括服务于学生丰富对所处的变化着的世界的认识;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学习该学科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力——美的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 而《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在制定之时不仅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且以课程总目标的形式,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由此,我们认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益频繁的商业活动、经济交流、生产实践和生活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成功发展自我,成功创造价值和高质量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应的地理观察观测技
能、调查统计技能、实验制作技能和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便于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基础,俄日企鹅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及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2、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认为人的三大类能力是:“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位特征。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空间联系及结构,对国民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课程中,学习山脉、气候、植被、河流分布特征,城市布局、产业布局等空间分布内容,以及野外实践等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除此之外,地理课程对培养其他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综合思维能力等,也有独特的作用。如,运用地理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判断和推理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等教学内容,可以用地理实践调查与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有助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地理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形、声、色、变等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促进信息传递,有助于培养其抽象思维。由此可见,地理课程在培养国民思维能力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功能。
3、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开放性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性和可变性。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不断更新内容,信息与物质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剧烈。国民在服务改造社会与自然的同时,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意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课程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不言而喻,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动脑、动手,许多地理知识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或在实践中去验证。地理教学的大量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操作地理仪器设备、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同时,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提供读图、绘图、用图方面的技能,收集信息资料、运用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探究地理问题、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及地理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应用地理信息手段进行交流、
表达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此外,地理学研究的五个圈层系统都是呈开放、综合的状态,每时每刻都与外界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种开放与综合的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相互联系。地理课程在传授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必然对国民在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综合能力方面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4、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国民基本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学地理课程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不仅能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付卖弄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正确行为方式的地理价值观念,从而具有21世纪所需要的参与中国与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素质,适应21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还不尽人意。一是认识上的窄化。许多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认识尚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应试中所涉及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将育人的资源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只需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死记硬背,强化训练,以追求考试成功为价值目标,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二是行动上的形式化。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作用,但并没有将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只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之外,增加了一些口号性的目标,这些目标按三维目标的大框架来制定,但却流于形式,不具有操作性。
学科对于人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在赋予人不断发展的工具和文化资源的同时,提升人的主动创造精神。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上述问题显然难以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也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地理课程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方面。本课题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以往的德育有所不同,它除了包括一般的德性教育内容以外,还包括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合作意识;全球
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同时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
二、研究目标
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本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所存在的诸多偏差,使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偏离了其最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本课题不仅要就地理学科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探究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怎样的教育价值,而且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在学科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并将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地、可操作性地问题解决建议和对策。同时,课题组也期望能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一线地理教师在学科育人方面积累的好的做法,发现育人典型,传播优秀经验。
三、研究的意义
现阶段虽然不少教育专家开始关注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取向,各学科的一线教师也时有相关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多是较为上位的理论研究或泛泛而谈,真正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关于学科育人价值的系统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课题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学地理教学一线,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力图发现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实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法、观察法、典型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查阅、分析有关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文章、书籍及相关文件等文献资料,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研究的动态,借鉴相关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课题提供理论根据和新方法。
2、比较研究法。
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我国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及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为重新认识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奠定科学基础。
本文关键词: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2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