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本文关键词: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汉语,我们的精神家园——“基于汉语言文化”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王建华
【摘要】: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有关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精神和教育部、国家语委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并综合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一种基于"汉语言文化"全新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即在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母语素养,以语言、语文和人的关系作为结构主线来搭建框架,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特别是现代汉语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而阐释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和实践方式,认为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定将获得显著的成效。
【作者单位】: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自1982年匡亚明、徐中玉两位先生倡设“大学语文”课以来,“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中已历时近三十年。经过学界和教育界有识之士多年的讨论、提倡和媒体的宣传,,特别是由于近年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关注,在大学设立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已成为社会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宪光;;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焦点问题[J];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2 陈文忠;;走向学者之路的学术五步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安生;;论《老子》“自然无为”的批判性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3期
4 邝安全;;论《登幽州台歌》的悲剧意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2期
5 方开瑞;;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原创力与学术生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李洋;;法国当代电影与艺术等级体制[J];当代电影;2014年07期
7 叶隽;;新教育学与传统资源——读吴家莹《新教育学的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8 鹿钦兰;;高校图书资料系统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应有的作用和担当[J];大学教育;2014年14期
9 曹章庆;谢富琼;;浅谈专科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定位与策略[J];大学教育;2014年16期
10 常冬梅;;流行音乐民族化系统论[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田;;《桑干河上》艺术断想[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2 雨田;;论泰戈尔诗学对印度文化的贡献[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3 林笳;;歌德与《百美新咏》——跨文化阐释的一个尝试[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4 王一川;;异国情调与民族性幻觉——张艺谋神话战略研究[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5 林笳;;歌德与木鱼书《花笺记》[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6 祁志祥;;美在适性:关于“美”的实质的全新解读[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7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8 傅正乾;;《孔雀胆》与《哀格蒙特》的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九辑)[C];1991年
9 郭杰;;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10 顾国华;;宗臣的李杜崇拜及其自我突破[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娴;《楚辞》英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何英;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D];南开大学;2013年
3 吴鵾;台湾后乡土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赵佃强;新世纪抗战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刘绍峰;文学重建与民族国家新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罗常军;艺术即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于双雁;马卡宁后现实主义创作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曲宁;西方文论史中的有机整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婉秋;西方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1917-1937[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从司马相如赋看楚文化对西汉辞赋家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刘莎;屠格涅夫与郁达夫创作比较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张标;论中国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的挑战[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4 宋梦洋;老舍30年代翻译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谢毅;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价值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晓乐;弗洛姆自由观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与绘画语言及其关系[D];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
8 陈国庆;文学与自由[D];西北大学;2014年
9 王艳霞;苏珊·朗格“艺术生命形式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赵文敏;斯皮瓦克新比较文学思想[D];西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保安;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马银华;大学语文的人格美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3 林亦农;大学语文课程的二向三深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2期
4 王伟;“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陈遗勋;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6 曹坚;"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年S2期
7 彭根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适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J];教书育人;2004年12期
8 李汝中;;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年32期
9 刘新英;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2期
10 刘永红;大学语文与公安院校的人文教育[J];公安教育;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家珏;;守望文化传统 教好大学语文[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章文艳;;大学语文真能被遗忘吗?——浅析提升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燕群;;浅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卜祥忠;;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传万;陈田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之出路[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姜斌;;大学语文课程开发之我见[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由婧涵;;地方高校大学语文分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万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丽辉;;主题单元教学:大学语文的“大学”品格[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汪瑞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汪瑞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陈香;[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苏子川 重庆商报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收获》杂志副主编 叶开;[N];东方早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雪紫 本报记者 刘茜;[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通讯员 向正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杨保华 杜学敏;[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华羽;[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杨建波 陈鑫;[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银;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管齐峰;成都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莫志华;设计艺术类大学语文学习方略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玉蓉;关于分级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继红;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超超;大学语文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2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