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97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6 10:28

  本文关键词: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属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等情况;5;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是一个社会综合防治的系统工程;l、社会主体合力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需要进行社会的综合治理;首先,大学生个人;其次,大学生所在的家庭;最后,大学生所在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先导;在转变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必须确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属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58]

5。2.4社会层面

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是一个社会综合防治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综合防治的效果如何,一方面要依靠社会主体合力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依靠社会支持和社会控制效能的发挥。

l、社会主体合力作用的发挥

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需要进行社会的综合治理。所谓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及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对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n吲而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指在各级党委及政府组织领导下,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学校、家庭、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个人等各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和相互协作,整合各个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大学生犯罪问题。这里主要分析以下三个主体的重要作用。

首先,大学生个人。大学生犯罪的防治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自身情况。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就会把接受的文化知识、法律常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毫无疑问,一个人内心真正认同的观念对他的思想与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比任何强制性的外在措施都管用。

其次,大学生所在的家庭。不管社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系统,家庭都是人类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正因为有了家庭,才有了相应的家庭规范和准则来指导和约束家庭成员的思想与行为,这些规范和准则超越家庭关系,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伦理准则,成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可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家族宗法底蕴的国家中,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不同的家庭文化往往塑造出不同的人品与德行,因此,在大学生犯罪的防治上,有效发挥家庭这个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大学生所在学校。大学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专业知识的教育外,,还要侧重于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成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寻教育改革的新路,然而只有真正从理念上进行更新,转交教育理念这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个体教育实践是受教育理念的支配与影响的,尤其是教育理念客观存在的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和不自觉地。因此,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先导。”u60。

在转变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必须确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为教育满足人的身心需要的本体价值和满足现实社会对人的规定工具价值的有机结合,”n6¨显然,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如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法制教育、个性教育等,必须认识到学校自身在防治大学生犯罪问题上的重要地位。

2、社会支持和控制效能的发挥

首先,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根据大学生犯罪问题成因理论的阐述,可以得知有效的社会支持是疏导社会压力的缓冲器。对在校大学生来说,通过对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可以舒缓在校大学生身上承载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客观地促进利他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而对于犯罪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消除犯罪大学生身上的压力沉积,还可以通过各个层面的社会支持帮助影响他们,这无疑有助于犯罪大学生重新回归社会。此外,社会支持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求助制度,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为大学生提供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以及开展各种维权活动等。

其次,不断提高社会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社会控制有效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状态,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而对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综合防治系统工程则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把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综合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能的社会控制系统。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需要这种社会控制系统综合效能的发挥,包括国家法律控制、主流文化控制、社会管理控制以及社会舆论控制等。

最后,优化社会处遇环境。社会处遇是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回归社会后所接受的各种社会生活状况的总称,社会处遇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犯罪矫治效果的实现,还直接影响到犯罪大学生是否能真正回归社会。

对犯罪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社会处遇环境包括拥有继续学业的机会、平等的择业与就业权利、平等地参与社会其他活动的权利等。但是在社会现实中,犯罪行为往往会给这些大学生戴上摘不掉的负面标签,犯罪大学生社会处遇状况很不乐观,在学业、工作和婚姻等方面都会受到歧视和偏见,这会使他们未来的一生都笼罩在犯罪的阴影之中,让他们的回归之路显得异常艰难。比如继续学业的问题,大学生犯罪后,往往面临着学校的处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这说明,在校大学生一旦犯罪,学校一般都会给予开除这一最为严厉的处分决定。这种现实让许多大学生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无形中为犯罪大学生重归社会设置了重大阻碍,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尤其是对罪行较为轻微的大学生。因此,为犯罪大学生大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处遇环境的首要问题就是给犯罪大学生创造继续学业的机会,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的通力协调。而对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矫治,不仅仅是让他们认罪伏法并付出代价,更为重要的是“挽救人生”。犯罪大学生接受刑罚之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压力,还需要更可靠的社会控制来坚定他们重新建立起来的信念。为了真正达到矫治犯罪、挽救人生的目标,平稳、宽容的社会处遇环境对犯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5.3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问题防治的对策

在越轨社会学视域下,根据压力整合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进行了体系建构,这为有效地防治大学生犯罪问题提出了基本的思路,但这种防治体系的建构主要着眼于宏观上的布局,没有切实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提出具体防治的对策。在大学生犯罪防治体系的框架下,为了给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根据压力整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中所获得的结论,拟从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以及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三大方面来探讨具体的防治对策。

5.3.1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压力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也许只有婴儿或精神失常的患者才感受不到压力,但是在压力面前,每个人的表现却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压力的重负下不知所措,产生负面情绪,最终成为压力的奴隶,导致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个体在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所谓压力应对,即是在压力面前人们会怎样去应付,“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能够帮助缓冲压力的消极影响,促进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有害于健康。一般来讲,成熟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或求助,能够在调动自身能量的同时,也在增强抵抗身心反应症状的免疫能力,是一种良性的应对方式。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幻想、回避问题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帮助人暂时忘掉痛苦或稳定情绪,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个体的身心不良症状。"u621可见,压力本身并不可怕,着力改善并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才是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紧要,正如有学者所述,“压力可能出现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但大学期间的压力来源是比较独特的,因为这是个体探索和形成自己生活方式的时期。”n6鲫大学时代是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一般都要遭遇多重压力的残酷考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犯罪即是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之一。因此,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罪问题防治的首要对策就是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

根据实证分析中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犯罪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应对上的问题,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现状也不乐观,这说明我国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已出现问题或存有隐患,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具体说来,我国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对策:

1、在高校与社区中建立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犯罪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非核心家庭比重、贫困大学生比重等都明显高于在校大学生的相关比重,说明大学生的自然情况与犯罪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具有特殊自然情况的大学生往往承受某种或某几种特殊的压力,在压力应对方面同样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点提示要重视大学生自然情况的登记、更新与保存。由于本文立足于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来防治大学生犯罪,因此相关自然信息的资料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由大学生所属高校与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共同建立和完善。通过建立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然情况及其变动,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大学生压力状况的信息源,为大学生可能的压力应对提供支持与帮助。这一对策也许并不能直接发挥改善压力应对方式的作用,但却很有必要性,因为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与压力有关的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变动,是大学生犯罪预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查阅犯罪大学生的压力信息档案来分析犯罪原因并找到有效矫治的途径。

2、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

要改善压力应对方式,首要的是正确地认识压力,压力并非是完全不好的,适当的压力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如果没有压力或者压力过小,就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恰恰是磨难和挫折才会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也就是说,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压力要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这个认识前提上,就不会有一提到压力就谈虎色变的感觉,要具有直面压力的勇气,这种直面压力的勇气是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而不是将压力视为敌人而盲目冲动地一味对抗。值得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压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实现。这就对每个大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方面,大学生要真正具备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虽然具备正确认识自己的素质,但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具备这一能力,因为正确地认识自己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选择了过高或过低的生活目标,过高的目标往往导致失败与落空,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心理冲突,而过低的目标又往往使大学生缺乏奋斗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影响。古语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段属于青年时期,是确立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期,也是为自己未来人生进行职业和生活方式选择的重要准备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就能够选择适当的生活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反省和重新认识自己,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规划目标,这就极大地缩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u641然而受教育模式和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目标基本上是趋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被动选择的目标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人生观的一部分。”n653人生态度可以划分为积极进取乐观有为型和消极颓废悲观玩世型。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n嘲可见,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与她如此积极阳光自信坚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树立积极进取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整个世界和未来的生活,富于进取心和责任心。在这种人生态度的指引下,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另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不仅包括帮助大学生如何看待压力的问题,还包括如何认识自己身上的压力问题,这就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压力源以及压力的基本指标。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国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集中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前途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负担压力和感情压力等。同时,从压力感的频率、压力的程度以及抗压能力等基本指标来看,大学生的情况普遍不乐观,尤其是犯罪大学生呈现更为严重的压力状况。对此,需要结合社会支持和社会控制等相关因素的具体对策,针对不同的压力源进行专门分析,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压力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程度如何、如何去面对或解决压力源的问题、如何疏导压力、如何排解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应给大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要积极激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压力并合理应对,而不是手把手地教或者全程代劳,这种干预不仅不会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反而会使大学生产生依赖或厌烦心理,使大学生的压力问题更加棘手。

3、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压力之所以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烦恼,是由于大多数人会因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不可能总是高兴开心,也会有悲伤忧虑的时候,台湾作家

 

 

下载地址:97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_图文

交通工程学科为哪5e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定期检查记录

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

关于改善食堂菜品质量的工作报告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10

某某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条例01

消防保养实施计划方案(范本)82

SFCAD使用说明86

项目:NextDate()函数-等价类、边界值法(stude


  本文关键词: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27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