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3:01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媒体发展,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举行了世界互联网大会。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社会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并影响着一定范围的社会舆情的生成与发展。高校大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最活跃、最积极、最敏感的重要群体,极易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先进教育技术大量涌现,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的MOOC、微课的方兴未艾。手机APP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概念提出,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它们正悄然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校园管理模式。因此无论作为教育者还是高校管理层,不仅要从宏观上加强高校学生对社会热点、频点网络舆情的研究,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从微观上对师生切身所关心的教学、学业、就业、心理等在网络上反映的舆情加以关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教育技术学、传播学、社会学、舆情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结合高校大学生实际,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和研究。首先,本研究对舆情、舆论、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涵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网络舆情的特征、构成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和论证了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规律——群体极化和反沉默螺旋,进而提出了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传播理论、“把关人”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平衡理论。其次,本研究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和特征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从网络舆情演变的强度、传播的形式两方面分析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模式,阐述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理念和原则。最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存在缺乏引导、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缺乏针对性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从网络舆情管理的目的、对象、思路和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观念的转变,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发布机制、信息传递机制、信息协调机制、信息引导机制、“安全阀”机制等五大机制体系,进而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督与预防保障机制,从而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研究的创新点是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式,全面采集舆情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从管理学角度出发,采用管理机制体系设计思路,从指导思想、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管理机制五方面,制订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理论体系;基于教育技术理论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思想,引入监测信息反馈机制,设计了一套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运行系统,并完善了信息反馈及应急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 舆情特征 管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G20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绪论12-30
  • 一、问题的提出12-14
  • 二、文献综述14-22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4-19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9-22
  • 三、研究意义22-23
  • (一) 理论意义22-23
  • (二) 现实意义23
  • 四、研究方法23-27
  • (一) 理论研究方法23-27
  • (二) 实证研究方法27
  • 五、研究框架以及创新点27-30
  • (一) 本论文研究框架27
  • (二) 研究的创新点27-30
  • 第一章 网络舆情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30-42
  •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30-31
  •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31-34
  • (一) 群体凝聚性31-32
  • (二) 个体主观性32
  • (三) 价值多元化32-33
  • (四) 影响广泛性33
  • (五) 易情绪化33-34
  • (六) 易控制性34
  •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构成要素34-37
  • (一)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构34-35
  • (二)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象35-37
  • 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37-42
  • (一) 高校良好网络舆情环境的需要37-38
  • (二)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8-39
  • (三) 推进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现实需要39
  • (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开创的需要39-42
  •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因素及模式42-56
  •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因素与分析42-47
  • (一) 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观因素42-44
  • (二) 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客观因素44-47
  •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47-56
  • (一) 意见聚集方式:渐进模式和突发模式47-50
  • (二) 传播模式:新型人际传播模式和群体模式50-56
  • 第三章 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管理困境56-82
  • 一、高校网络舆情特征的实证研究及数据分析56-72
  • (一) 实证研究方法56-58
  • (二) 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的实证数据分析58-72
  • 二、高校网络舆情公共事件案例分析72-76
  • (一) 高校网络舆情典型案例简析73-74
  • (二) 网络舆情中公共事件对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74-75
  • (三) 高校网络舆情公共事件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75-76
  •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困境76-82
  • (一)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77-78
  • (二) 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78-79
  • (三)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79
  • (四)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视不够79-80
  • (五)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80
  • (六)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80-81
  • (七)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投入不足81-82
  • 第四章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应对策略研究82-108
  • 一、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措施的实证调查82-83
  •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指导思想确立83-86
  • (一) 以国家政策方针和道德规范为指导83-84
  • (二) 以网络发展规律为指导84-85
  • (三) 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指导85-86
  •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系统控制理念86-92
  • (一) 超前管理意识理念88
  • (二) 现代传播理念88-89
  • (三) 危机常态化管理理念89-90
  • (四) 共振理念90-92
  • (五) 信息引导理念92
  • 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设计92-98
  • (一) “以人为本”原则93-94
  • (二) 及时性原则94-95
  • (三) 公开性原则95-96
  • (四) 客观性原则96-97
  • (五) 有效引导原则97-98
  • 五、网络舆情管理要求设立98-101
  • (一) 管理的目的从“维稳”转向“促和”98-99
  • (二) 管理的对象从“信息”转向“人”99-100
  • (三) 管理的思路从“堵”转向“引”100-101
  • (四) 管理的过程从“跳跃”转向“持续”101
  • 六、高校网络舆情创新管理机制建设101-108
  • (一) 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发布机制102-103
  • (二) 完善和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传递机制103-104
  • (三)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信息协调机制104
  • (四)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的引导机制104-105
  • (五)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的“安全阀”机制105-108
  • 第五章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运行对策研究108-134
  • 一、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系统108-113
  • (一) 开环控制系统109
  • (二) 闭环控制系统109
  • (三) 复合控制系统109-113
  •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的设立113-122
  • (一) 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保障113-114
  • (二)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组织保障114-115
  • (三)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队伍建设115-120
  • (四) 健全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技术保障120-122
  •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处理机制的完善122-125
  • (一)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汇集机制122-123
  • (二)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分析与研判机制123-124
  • (三)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信息反馈机制124-125
  • 四、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的建立125-127
  • (一)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急预警机制125-126
  • (二)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126-127
  • 五、高校网络舆情公共事件应对策略127-134
  • (一) 高校网络公共事件127-128
  • (二) 高校网络公共事件研判128-129
  • (三) 高校网络舆情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129-131
  • (四) 高校网络舆情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131-134
  • 结语134-136
  • 主要参考文献136-140
  • 附录140-144
  • 后记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瑾;常昊然;;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帅;;浅议校园BBS网络实名制[J];传媒观察;2009年03期

3 邓燕;;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徐海捷;;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宋元林;;网络文化培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6 刘毅;;网络言论传播与民众舆情表达[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7 刘毅;舆情视角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温志嵩;;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涂秀珍;娄东生;;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校园舆论环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声宇;张厚志;马志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网络舆论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广西大学;2005年

2 白荣宝;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亚倩;高校网络舆情演变规律及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许方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龙雅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王彤;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徐建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8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