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06:54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充分显示了教育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上的战略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进一步明确了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十七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尊重人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突出了高素质人才对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党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下做出的伟大的战略部署。从国际态势来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作用不断凸显,全球经济复苏对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表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顺应国际背景和时代要求,世界各国积极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大力开发和积累高素质人力资源,奋力进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延长人口红利期、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对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提出全面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迎来了历史关键期。 本文从基本理论、内在机理、国际比较、经验借鉴、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理论分析,对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并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为补充的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立了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关系的模型,揭示二者关系的内在机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相关指标的比较,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取得的成绩,并归纳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由高等教育投资效率低而引起的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足、结构不合理、经费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结构,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设置了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对世界上42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名,结果显示我国仅排在第33位。通过对42个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距人力资源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对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并对劣势指标进行分类,发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生产函数回归模型对受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并对高等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回归分析结果为依据,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投资高等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是高等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效率,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对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效率 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国际比较 经验借鉴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7
  • 中文文摘7-10
  • 目录10-14
  • Contents14-17
  • 绪论17-39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7-24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4-33
  • 三、研究问题的界定33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3-37
  • 五、主要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7-39
  • 第一章 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本理论39-65
  • 第一节 高等教育投资的概念、性质及特点39-43
  •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概念39-40
  • 二、高等教育投资的的性质40-42
  • 三、高等教育投资的特点42-43
  • 第二节 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内涵43-49
  • 一、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内涵43-45
  • 二、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构成要素45-49
  •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内涵及影响因素49-56
  •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49-52
  •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内涵52-53
  • 三、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影响因素53-56
  • 第四节 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56-65
  • 一、马克思的教育经济思想56-59
  • 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源思想59-61
  • 三、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61-65
  • 第二章 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关系的内在机理65-77
  • 第一节 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65-69
  • 一、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最主要功能65-66
  • 二、高等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66-67
  • 三、高等教育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67-69
  • 第二节 高等教育投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69-71
  • 一、高等教育投资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69-70
  • 二、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构70-71
  • 第三节 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关系的模型分析71-77
  • 一、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71-72
  • 二、模型的结构72-73
  • 三、要素的关系73-77
  • 第三章 高等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77-109
  • 第一节 世界部分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情况77-79
  • 一、世界部分国家公共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77-78
  • 二、世界部分国家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水平78-79
  •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及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79-91
  • 一、高等教育投资水平有所提高,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79-86
  • 二、在高等教育投资的支撑下,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有所提高86-91
  •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91-105
  • 一、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人才培养能力较低91-96
  • 二、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96-101
  • 三、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高校学生质量下滑101-105
  •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105-109
  • 一、观念层面的原因105
  • 二、体制层面的原因105-107
  • 三、法律层面的原因107-108
  • 四、管理层面的原因108-109
  • 第四章 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109-145
  •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09-121
  • 一、国内外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109-112
  • 二、构建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12-113
  • 三、指标体系的构成113-121
  • 第二节 42个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排名及比较分析121-126
  • 一、国家的选取121-122
  • 二、数据的处理与测算方法122-123
  • 三、42个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排名及比较分析123-126
  •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际定位及比较分析126-139
  • 一、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综合排名分析126-127
  • 二、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指标分析127-137
  • 三、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指标分类137-139
  • 第四节 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139-145
  • 一、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取得的成绩139-140
  • 二、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存在的问题140-145
  •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影响的实证分析145-157
  • 第一节 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45-149
  • 一、模型的建立146
  • 二、数据的选择146-147
  • 三、结果的分析147-149
  •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149-157
  • 一、模型的建立149-150
  • 二、变量的选择150-151
  • 三、数据的选取151-153
  • 四、回归方程的检验153-154
  • 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154-157
  • 第六章 美、日、韩、印投资高等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经验借鉴157-171
  • 第一节 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的成功经验157-169
  • 一、美国的成功经验157-160
  • 二、日本的成功经验160-162
  • 三、韩国的成功经验162-163
  • 四、印度的成功经验163-169
  • 第二节 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69-171
  • 一、重视高等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作用169
  • 二、明确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及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地位169
  • 三、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立法,为培养人才提供法律保障169-170
  • 四、探索多元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为培养人才筹措经费170
  • 五、向不发达地区提供资助,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170-171
  • 第七章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171-187
  •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171-175
  • 一、指导思想171-172
  • 二、战略目标172-175
  •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应遵循的原则175-177
  • 一、需求导向原则175
  • 二、稳步增长原则175
  • 三、事权与财权统一原则175-176
  • 四、成本分担原则176
  • 五、统筹协调原则176-177
  • 第三节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策略177-187
  • 一、以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为宗旨,规范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177-178
  • 二、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178-181
  • 三、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181-182
  • 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方向,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利用率182-187
  • 总结及展望187-191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187-189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89-191
  • 附录1191-195
  • 附录2195-201
  • 参考文献201-21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213-215
  • 致谢215-217
  • 个人简历217-2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凤;印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原因与得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D.布鲁斯·约翰斯通,李红桃,沈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安双宏;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及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汪开寿;唐祥来;;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岳昌君;;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7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郭德侠;杨绮雯;;2001—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及其变动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1期

9 徐来群;;美国高等教育巨额捐赠及其基金资产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1年06期

10 范先佐;教育多元化与教育投资政策的选择[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10期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0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