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其自身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而与社会系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能量互动与交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因之而更加紧密。高校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的体认、道德理性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资本,也对现时与未来的社会公民进行着次生教育,这将使得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更深、更广泛意义的公民培养所能起到的作用作为前提条件,以当代社会的“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作为时代背景,以“接受高等教育与公民的政治、道德成熟具有较强相关性”、“公民政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存在相关性”为基本假设,着力论证人的现代性发展需要道德的规范性、价值性、超越性引领其对“人”的真正认识,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他者,进而涵养自我、悦纳群体。在论证这一命题的同时,本研究必须解决这样的基本判断:社会政治制度需要道德性作为其基础,而这种道德性也必须取得所在社会公民的认同与维护,因为对于政治价值的认同是公民道德之“公”的本质所在,放弃对社会政治价值的认识,将会使得公民道德教育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私民”德育。 本研究的立论基础与问题提出的路径在于:首先,将政治社会化这一核心概念放置在人的关系性存在与人类社会的政治性存在展开分析,并将“道德”与“政治”之间关系放置在道德主体的型塑与政治共同体的构建关系上进行分析,以期论证公民道德既是民族民主国家的需要,也是正义、自由的公民社会的需要;其次,我们将中国高等教育中“公民”的缺席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缺乏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路径,高等教育缺少对公民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道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再次,提出我们的核心观点:其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必须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其二,政治社会化取向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既具有公民教育的本体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是高校德育范式的必然转变。而这种范式的变化,其基本的教育立场是尊重大学生作为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并以人具有对道德价值的理性追求为人性假设。基于此,我们将本研究的意义定位为是对政治社会化与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这两种研究进路在分疏中的合流,而这种合流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让政治社会化永恒的价值追求指向“造就公民”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如何体现将“政治社会化”嵌入到高校公民教育中以实现“追寻美德”这一核心理念。 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绪论与五章的内容。 在绪论中,重点从“民族—国家”入手,探讨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政治与国家—公民社会的关系、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政治与人的关系、大学生政治素质与其作为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关系; 第一章中,将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放置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探讨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所在,并着力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教育应该基于实效性缺失的问题将政治社会化作为其应然的维度 第二章,以复杂性理论作为支撑,运用问卷、访谈的形式,重点对我国当前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与公民道德素质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学生个体背景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与公民道德水平具有相关性。 第三章与第四章力图通过“以史为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历史梳理与国别比较来分析政治社会化取向在高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考察了在中外高校公民道德教育中去政治化、泛政治化所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各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不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来实现人的政治性与道德性、社会的政治性与道德性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分析了影响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等,提出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原则及教育策略。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 公民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 以人为本 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56
- 一、研究的缘起13-30
-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30-35
- 三、核心概念界定35-36
- 四、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36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36-38
- 六、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8-56
- 第一章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理性追求与道德担当56-78
- 第一节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逻辑起点与现代担当56-61
- 第二节 直面“四化”的公民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道德追求61-69
- 第三节 直面“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69-78
- 第二章 当前大学生公民政治与道德素质现状调查研究78-118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标、意义与设计78-81
- 第二节 抽样的主要程序及方法81-84
- 第三节 调查量表及数据的信度、效度及数据信息的分析方法84-87
- 第四节 大学生政治与道德素质现状分析87-118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回望与审思118-132
- 第一节 艰难的探索:从“臣民道德教育”到“公民道德教育”118-127
- 第二节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的时间分段与基本特征研究127-132
- 第四章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国外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考察132-172
- 第一节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代表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132-141
- 第二节 作为现代公民教育肇始国的法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考察141-149
- 第三节 作为当代经历社会深刻转型代表的俄罗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考察149-155
- 第四节 坚持“和魂洋才”的日本高校公民道德教育155-164
- 第五节 经历政治化社会到理性政治社会化的德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164-172
- 第五章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体系172-200
-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人”的向度172-181
- 第二节 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及教育因素分析181-190
-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策略探源190-200
- 结语200-202
- 参考文献202-212
- 附录212-218
- 后记218-2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印芳 ,夏兰艳;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配套设施[J];教学与管理;2005年14期
2 徐英敏;;职业院校的公民道德教育[J];江苏教育;2010年18期
3 李艳;张鹏;;浅谈实现中原崛起中的河南省公民道德教育[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4期
4 郭良婧,姜普敢;论公民道德教育的层次性[J];学术交流;2002年06期
5 寇东亮;;公民道德教育中道德资源供给的三个基本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唐秀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取向[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1期
7 骆军良;对学校中如何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体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8 何京;;俄罗斯的国家公民道德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1期
9 赖水随;;韩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05期
10 顾彬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沧区委党校课题组;刘青;;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任浩明;;入世后广西公民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锋;;公民道德教育:高中德育新视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寇东亮;;道德资源供给与公民道德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善文;;加强基本道德教育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秦红岭;;从奥林匹克主义中挖掘公民道德教育的精神资源[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张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8 陈大垣;余金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教育[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周庆基;;音乐教学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汪建明;杨金安;;养天地正气 塑健康人格——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明;一三三团公民道德教育注重抓基层[N];兵团日报(汉);2003年
2 新矿集团小红沟煤矿 张爱军;煤矿企业如何加强公民道德教育[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3 郭莉莉 阎立波 卢长庚;公民道德教育核心内容谈析[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同毅;迅速掀起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高潮[N];云南日报;2002年
5 陈平川;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从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抓起[N];广西日报;2002年
7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N];人民日报;2001年
8 陈占斌;市审计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N];安阳日报;2008年
9 张光杰;洛宁公民道德教育深入人心[N];河南日报;2003年
10 记者 何琳娣;鼓励创新 倡导守信[N];吉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家新;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9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泉;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反思[D];西南大学;2010年
2 熊欧丽;俄罗斯公民道德教育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郑琦;高校师范生公民道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冰清;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5 冯丹;网络环境下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6 宫珂;当代中西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丽娜;人的现代化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祁帅;高中《文化生活》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立顺;中英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李丽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