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3:12
   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占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2.2%,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地带,在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多年,长三角的作用首当其冲。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金融业、对外贸易和传统工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80年,长三角地区的劳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42亿元;2011年,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9799.7亿元,是1980年的80倍。与全国相比,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均衡、稳定、高速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际安全。 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技术匮乏、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正逐渐减缓,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速度也逐步降低。人力资本是解决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有利要素,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存在问题,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笔者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入手,分析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等现状,明晰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找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对策,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本文首先给出了人力资本内涵、特征和分类的相关概念,然后梳理了以往研究中大量学者对人力资本形成要素分析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的要素主要有教育、干中学、技术进步、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五点,最后将舒尔茨、贝克尔、雅各布、丹尼斯等著名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综述,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接着本文回顾了长三角地区整体和分地区的人力资本发展的演进历史和现状,分析长三角地区整体和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中得出启示。 在实证研究方面,笔者一是将人力资本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构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回归模型,这两个模型分别为改进后的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和改进后的贝纳姆和斯皮格尔模型;二是对各变量和数据进行了解释说明;三是分别采用两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一般人力资本回归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回归,探讨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试图分析出各类人力资本在处于较高经济发展阶段的长三角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四是对处于相同发展阶段但具有不同经济结构的长三角各地区—江苏、浙江和上海人力资本差异与经济增长进行一般人力资本基本分析、一般型人力资本跨期分析,一般型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类分析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基本分析的实证检验和对比分析,研究长三角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试图分析出各类人力资本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针对处于较高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经济结构地区应如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调整人力资本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研究。五是通过归纳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结果对怎样促进人力资本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高速、稳定、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249.27;F127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人力资本的特征和分类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2章 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评述
    2.1 国外学者关于对人力资本存量的理论评述
    2.2 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分析评述
第3章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3.1 长三角人力资本存量总体状况
        3.1.1 长三角地区总人口数量与结构
        3.1.2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3.1.3 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状况
        3.1.4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状况
    3.2 长三角分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现状与经济增长
        3.2.1 苏、浙、沪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3.2.2 苏、浙、沪各地区人口数量与结构
        3.2.3 苏、浙、沪各地区就业人口状况
        3.2.4 苏、浙、沪各地区教育水平
        3.2.5 苏、浙、沪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第4章 人力资本存量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4.1 模型建立
        4.1.1 改进后的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4.1.2 改进后的贝纳姆和斯皮格尔模型
    4.2 变量与数据说明
        4.2.1 变量
        4.2.2 数据说明
    4.3 改进后的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回归分析
        4.3.1 一般人力资本回归结果
        4.3.2 异质型人力资本回归结果
    4.4 改进后的贝纳姆和斯皮格尔模型回归分析
        4.4.1 异质型人力资本基本回归分析
        4.4.2 加入控制变量后异质性人力资本回归分析
第5章 苏、浙、沪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5.1 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
        5.1.1 模型建立
        5.1.2 变量与数据说明
    5.2 江苏省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2.1 基本分析
        5.2.2 跨期分析
        5.2.3 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类分析
        5.2.4 异质型人力资本分类分析
    5.3 浙江省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3.1 基本分析
        5.3.2 跨期分析
        5.3.3 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类分析
        5.3.4 异质性人力资本分类分析
    5.4 上海市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4.1 基本分析
        5.4.2 跨期分析
        5.4.3 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类分析
        5.4.4 异质型人力资本分类分析
    5.5 苏、浙、沪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分析
        5.5.1 基本分析比较
        5.5.2 跨期分析比较
        5.5.3 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类分析比较
        5.5.4 异质型人力资本分类分析比较
第6章 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
    6.1 提升长三角地区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产业结构
        6.1.1 完善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投入
        6.1.2 全面调整教育模式,满足产业结构优化需求
        6.1.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级人才创新
        6.1.4 树立良好创新氛围,营造鼓励创新社会环境
    6.2 加强上海市高等教育,提高城市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6.2.1 多途径开发高级人力资本,提升高级人力资本存量
        6.2.2 完善人才流动和引进机制,提高城市人力资本存量
        6.2.3 建立健全市场合作机制,提高知识产品市场转化率
    6.3 调整江苏省人力资本结构,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6.3.1 加大基础教育的倾斜力度,提高乡村人力资本存量
        6.3.2 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制度,创造良好用人氛围
        6.3.3 完善市场合作与激励机制,增强高等教育正外部性
    6.4 强化浙江省中等教育,激发经济活力
        6.4.1 加强中等教育投入,努力构建终生学习体系
        6.4.2 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提高乡村人力资本存量
        6.4.3 构建统一市场体系,完善产业的市场化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区域智力资本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6年11期

2 欧阳峣;刘智勇;;发展中大国人力资本综合优势与经济增长——基于异质性与适应性视角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3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4 焦斌龙;焦志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J];经济学家;2010年09期

5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6 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7 张秀艳;赵东奎;;人力资本与东北经济振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罗良针,张莹;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驱动作用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张文贤,李利;人力资本定价的研究前沿——企业培训投入产出计量模型[J];科技导报;2004年12期

10 李建民;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877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77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