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中心与非传统安全合作 ——以东盟参与区域灾害管理合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4 06:24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中安全威胁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安全威胁的紧迫性明显下降,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小国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是自身能力不足,为了更好地保护民生福祉和“人的安全”,客观上需要外部援助和国际合作;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外部援助有可能带来人道主义干预,进而侵蚀其主权,威胁国内政治安全。在后冷战时代,要实现综合安全,小国需要在非传统安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甚至对合作进程进行主动塑造和引导。小国塑造和主导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否可能?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既有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对小国关注较少。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广泛合作来应对这类挑战。学者们的讨论主要围绕大国责任和策略展开,即大国如何在新的安全形势下调整思路和战略,如何在维护全球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好领导作用,而中小国家的行为和影响则较少进入研究议程。在涉及安全合作的规范问题上,既有研究也多以西方观念和经验为基础,非西方的中小国家则被视为影响和改造的对象,在西方主导的规范体系中处于“失语”状态。总的来说,目前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存在明显的大国研究偏好和西方中心主义...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思路
四、文章结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既有研究的解释与不足
第一节 冷战后安全威胁性质的变化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中小国的缺位
第三节 东盟灾害管理合作相关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知识中心与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一节 前提假定:多元实践与地方性知识兴起
第二节 知识中心:管理与协调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三节 建构知识中心:身份设定、制度创新与能力塑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印度洋海啸到缅甸风灾:知识中心的身份设定
第一节 印度洋海啸前东南亚的减灾救灾机制
第二节 印度洋海啸:救灾行动引发反思
第三节 AADMER:奠定区域灾害管理合作的基础
第四节 缅甸风灾中的东盟:合作进程的协调性主导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HA中心及相关机制:以制度创新构建知识中心
第一节 AHA中心:运作与协调中心
第二节 标准操作程序
第三节 灾害监测与信息管理
第四节 灾害评估与报告
第五节 灾害应急物资管理与分配
第六节 专业能力培训与人才储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对台风“海燕”及反思:知识中心的能力塑造
第一节 台风“海燕”概况及东盟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台风“海燕”后的反思及能力提升措施
第三节 全面的能力塑造:地区团结与全球领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知识中心与东盟灾害管理合作
第一节 以东盟为知识中心的区域灾害管理合作
第二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76395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思路
四、文章结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既有研究的解释与不足
第一节 冷战后安全威胁性质的变化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中小国的缺位
第三节 东盟灾害管理合作相关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知识中心与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一节 前提假定:多元实践与地方性知识兴起
第二节 知识中心:管理与协调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三节 建构知识中心:身份设定、制度创新与能力塑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印度洋海啸到缅甸风灾:知识中心的身份设定
第一节 印度洋海啸前东南亚的减灾救灾机制
第二节 印度洋海啸:救灾行动引发反思
第三节 AADMER:奠定区域灾害管理合作的基础
第四节 缅甸风灾中的东盟:合作进程的协调性主导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HA中心及相关机制:以制度创新构建知识中心
第一节 AHA中心:运作与协调中心
第二节 标准操作程序
第三节 灾害监测与信息管理
第四节 灾害评估与报告
第五节 灾害应急物资管理与分配
第六节 专业能力培训与人才储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对台风“海燕”及反思:知识中心的能力塑造
第一节 台风“海燕”概况及东盟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台风“海燕”后的反思及能力提升措施
第三节 全面的能力塑造:地区团结与全球领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知识中心与东盟灾害管理合作
第一节 以东盟为知识中心的区域灾害管理合作
第二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76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97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