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科学祖国观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始终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新时期改革和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为目的。具体而言,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为根本依据,指导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和教育对策构思;以有关权威部门滚动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而剖析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最终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特点、突出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本论文共计七章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本依据研究,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思想溯源”。该部分着重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难点及创新点;运用哲学方法、比较法梳理了中西方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及历代领导集体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展现了人类社会祖国观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二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三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和第四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结构·条件”。该部分着重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从目标、内容、特征、原则、结构、条件六个层面的视角予以系统论述。 第三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即第五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剖析”。该部分主要是运用翔实可靠的调查数据和Spss等现代数理统计软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调查发现,新世纪以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祖国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且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对祖国、我党、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多数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较为坚定,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的看法波动性较大;学生们对国家主权、民族荣誉息息相关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度高,政治参与度有待提升,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高度评价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充满信心;女生的入党愿望比男生更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度也更高;党员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同时,大学生对祖国观部分相关问题认知模糊、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引导、部分学生对祖国发展前景迷茫困惑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理念及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教育环境复杂、教育主客体自身不足是其主要成因。 第四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研究,包括第六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思考”和第七章“结论”。该部分主要以前期的基本依据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现状实证研究为指导,从发掘教育素材、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教育保障、营造教育氛围几方面提出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并对全文内容扼要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探索方向。
【关键词】:当代中国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4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20
- 1.1.1 研究背景15-18
- 1.1.2 研究意义18-20
- 1.1.2.1 理论意义18-19
- 1.1.2.2 实践价值19-20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20-30
- 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5
- 1.2.1.1 理论研究21-24
- 1.2.1.2 实践研究24-2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25-29
- 1.2.2.1 理论研究25-27
- 1.2.2.2 实践研究27-29
- 1.2.3 研究现状评价29
- 1.2.4 研究发展态势29-30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30-36
- 1.3.1 当代中国的界定30-31
- 1.3.2 祖国与国家及民族的辨析31-32
- 1.3.3 祖国观与国际主义观及共产主义观的辨析32-34
- 1.3.4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及民族主义思潮的辨析34-35
- 1.3.5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本质与功能35-36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36-38
- 1.4.1 研究思路36-37
- 1.4.2 研究方法37-38
-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38-40
- 1.5.1 研究难点38-39
- 1.5.2 研究创新点39-40
- 第二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思想溯源40-69
- 2.1 中国传统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40-45
- 2.1.1 中国传统祖国观40-43
- 2.1.1.1 大一统观40-41
- 2.1.1.2 忠君爱国观41-42
- 2.1.1.3 强国御辱观42
- 2.1.1.4 救亡图存观42-43
- 2.1.2 中国传统祖国观教育理念43-45
- 2.1.2.1 以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为主旨43-44
- 2.1.2.2 以胸怀天下为核心44
- 2.1.2.3 以宣扬孔孟儒学及忠臣良将的典型事迹和传播新知为举措44-45
- 2.1.2.4 以稳固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为保障45
- 2.2 西方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45-51
- 2.2.1 西方祖国观46-48
- 2.2.1.1 公民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46
- 2.2.1.2 封建君主国中的爱国强调以法典约束民对君的忠诚情感46-47
- 2.2.1.3 祖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47-48
- 2.2.1.4 公民对祖国的向心力直接影响祖国整体利益的实现48
- 2.2.2 西方祖国观教育理念48-51
- 2.2.2.1 以提升国民素质进而增强国力为主旨48-49
- 2.2.2.2 以教育公民适应其所生活的政体为核心49
- 2.2.2.3 以增强政治参与的合法性和理性训导为举措49-50
- 2.2.2.4 以构建家校社联合教育机制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为保障50-51
-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51-68
- 2.3.1 马克思恩格斯对祖国观教育的初步设想51-56
- 2.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51-53
- 2.3.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教育理念53-56
- 2.3.2 列宁斯大林对祖国观教育的继承与探索56-60
- 2.3.2.1 列宁斯大林的祖国观56-58
- 2.3.2.2 列宁斯大林的祖国观教育理念58-60
- 2.3.3 中国共产党对祖国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60-68
- 2.3.3.1 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61-66
- 2.3.3.2 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教育理念66-68
- 2.4 本章小结68-69
-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69-79
- 3.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69-70
- 3.1.1 以大学生怀爱国之心为近期目标69
- 3.1.2 以大学生树兴国之志为中期目标69-70
- 3.1.3 以大学生行效国之举为远期目标70
- 3.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内容70-76
- 3.2.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本内容71-73
- 3.2.1.1 中华民族精神教育71
- 3.2.1.2 三个自信教育71-72
- 3.2.1.3 领土疆域意识教育72
- 3.2.1.4 主权意识教育72-73
- 3.2.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核心内容73-75
- 3.2.2.1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73
- 3.2.2.2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表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3
- 3.2.2.3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在精髓是四爱统一73-74
- 3.2.2.4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国梦74-75
- 3.2.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相关内容75-76
- 3.2.3.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75
- 3.2.3.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75
- 3.2.3.3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与民族观及宗教观之关系75-76
- 3.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特征76-78
- 3.3.1 以树立崇高理想为基点76-77
- 3.3.2 以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77
- 3.3.3 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当代英模为教材77-78
- 3.4 本章小结78-79
- 第四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结构条件79-91
- 4.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79-82
- 4.1.1 知事为先原则79-80
- 4.1.2 蕴情于理原则80
- 4.1.3 由近至远原则80-81
- 4.1.4 适应超越原则81
- 4.1.5 教学相长原则81-82
- 4.1.6 持续如一原则82
- 4.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结构82-88
- 4.2.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内在结构82-85
- 4.2.1.1 激发爱国意识83
- 4.2.1.2 引导爱国情感83-84
- 4.2.1.3 坚定爱国意志84
- 4.2.1.4 指导爱国行为84-85
- 4.2.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形态结构85-86
- 4.2.2.1 显性教育85
- 4.2.2.2 隐性教育85-86
- 4.2.2.3 显隐结合式教育86
- 4.2.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层次结构86-88
- 4.2.3.1 感恩教育87
- 4.2.3.2 民族认同教育87-88
- 4.2.3.3 祖国认同教育88
- 4.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条件88-90
- 4.3.1 教育政策的引导88-89
- 4.3.2 教育主客体的重视89
- 4.3.3 教育环境的优化89-90
- 4.4 本章小结90-91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剖析91-116
- 5.1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反馈92-107
- 5.1.1 大学生对四爱的认识92-96
- 5.1.2 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状况96-102
- 5.1.3 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102-104
- 5.1.4 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和对祖国发展前景的评估104-107
- 5.2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107-112
- 5.2.1 大学生对涉及祖国观的部分问题认知模糊107-108
- 5.2.2 部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108-110
- 5.2.3 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引导110-111
- 5.2.4 部分学生对祖国发展前景迷茫困惑111-112
- 5.3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问题的主要成因112-115
- 5.3.1 教育理念及内容滞后112-113
- 5.3.2 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113
- 5.3.3 教育环境复杂113-114
- 5.3.4 教育主客体自身不足114-115
- 5.4 本章小结115-116
- 第六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思考116-134
- 6.1 发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素材117-120
- 6.1.1 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建党建国史的解读117
- 6.1.2 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创立与发展历程的宣传117-118
- 6.1.3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教118-119
- 6.1.4 引入对世界各国祖国观精华及相关教育改革的讲解119-120
- 6.2 创新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方式120-124
- 6.2.1 在开展专题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渗透教育120-121
- 6.2.2 在强化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网络教育121-122
- 6.2.3 在加大灌输教育的基础上引导自我教育122-123
- 6.2.4 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推广实践教育123-124
- 6.3 加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保障124-129
- 6.3.1 完善以祖国观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125-126
- 6.3.2 建全以祖国观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126-127
- 6.3.3 建立以祖国观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监测机制127-128
- 6.3.4 兴建以祖国观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128-129
- 6.4 营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氛围129-133
- 6.4.1 紧抓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契机129-130
- 6.4.2 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典型130-131
- 6.4.3 集成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合力131-132
- 6.4.4 建设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基地132-133
- 6.5 本章小结133-134
- 第七章 结论134-136
- 7.1 本文主要贡献134-135
- 7.2 后续工作展望135-136
- 致谢136-137
- 参考文献137-15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53-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哲明;评民族国家“过时”、“人权高于主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朱成甲;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的旗帜———李大钊与陈独秀关于爱国主义的探讨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J];北京党史;2004年03期
3 王丽荣;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学思;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01期
5 陈天良;;“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和历史意义[J];才智;2008年13期
6 姚婷婷;戴钢书;;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及其现代价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艳华;;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8 李明;;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思考[J];党史文苑;2011年16期
9 张忆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宣示──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J];党政论坛;1995年06期
10 周可真;论中国古代宗法伦理与爱国主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