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3:46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与中国古代的宗教、教育、政治和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表现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的祭祀形式,是中国庙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现象。它蕴含着一些重要的价值追求,如对学术传统的传承、对道德秩序的维系,对师长、贤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以及树立诚敬的态度等,都是儒家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教育仪式具有直观的、生动的、鲜活的、描述的、阐释的、情感的等多种功能,诸种功能浑然天成地杂糅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生动的教育图像,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教育启迪。本论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符号学、传播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分别对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展演进程、空间建构、互动场域、社会传播、政治控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仪式文化影响人的深层机制。正是文化,从更深层、更基础的层面上,对人的发展产生引领、规约和协调的作用,特定社会与时代的文化从根本上规约人的道德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圣人、贤人是儒家文化推崇的最高理想人格,培养圣贤人格就是儒家教育的最终目标。儒家这种以理想人格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传统在中国传统教育仪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为人的发展深深打上了文化的印记。中国传...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缘由
    2.概念内涵与相关研究现状
    3.选题的意义
    4.创新之处
    5.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文化渊源梳理
    1.传统教育制度的实质
    2.庙学制度的儒家渊源
    3.儒家思想的仪式表达
    4.教育仪式的文化使命
第二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问题
    1.仪式:一个符号的聚合体
    2.传统教育仪式的符号形式
    3.教育仪式符号的文化价值
第三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互动仪式链”特质
    1.作为互动仪式的释奠礼
    2.群体团结——士大夫阶层的共同进退
    3.情感能量——儒家文化中“敬”观念
第四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模仿表演分析
    1.传统教育仪式的表演属性
    2.模仿表演的意义探讨
    3.仪式表演的道德意蕴
第五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神圣空间建构
    1.宏伟严整的建筑格局
    2.儒家文化的教化之地
    3.人文信仰的神圣空间
第六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社会教化功能
    1.书院教育仪式的传承与演变
    2.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的书院教育仪式
    3.书院教育仪式对社会大众的教化
第七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政治控制方式
    1.儒家思想的意识形态化
    2.传统教育仪式的政治渗透
    3.传统教育仪式的政治控制
第八章 近代教育仪式背后的利益博弈
    1.知识分子的激烈抗争
    2.统治阶级的推崇备至
    3.社会底层的信仰危机
第九章 近代教育仪式的话语系统变迁
    1.民国时期:探求教育本质、关注国家命运
    2.建国以后——70年代末:政治统帅全局、兼顾育人标准
    3.80年代——2010年前后:八股套话泛滥、共性表达至上
    4.2010年以来:凸显以人为本、重拾大学精神
第十章 传统教育仪式的成功经验借鉴
    1.传统教育仪式的学习方式
    2.多元分化的现代教育仪式
    3.传统教育仪式经验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46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46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