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

发布时间:2021-05-19 04:57
  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一、思考缘起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小结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小结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小结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从可口可乐的中国本土化广告看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J]. 史楠,刘念.  新闻知识. 2019(07)
[2]论广告成为日常生活中一场“仪式化”的视觉狂欢[J]. 孙永.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1)
[3]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与个体“名誉点”争斗:基于布尔迪厄、埃利亚斯社会关系与过程论的反思[J]. 陈凌.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1)
[4]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四十年[J]. 李正图,杨维刚,马立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12)
[5]资料:细数中国广告四十年的若干“第一”[J]. 编辑部.  中国广告. 2018(12)
[6]十年了,双11如何改变媒体世界?[J].   中国广告. 2018(12)
[7]效率与分化:中国城市住房改革40年回顾[J]. 李斌.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1)
[8]从《爸爸去哪儿5》收视率看内容崛起与广告植入[J]. 赵一泽.  戏剧之家. 2018(25)
[9]广告的内容化[J]. 丁俊杰.  中国广告. 2018(07)
[10]阿里巴巴造节史:“双11”的隐秘与命运[J]. 迟宇宙.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7(11)

博士论文
[1]广告意识形态的生成与传播研究[D]. 周志平.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1980年代以来乡村的“家”及其变迁[D]. 方旭东.上海大学 2018
[3]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1979-2015)[D]. 屈雅利.西北大学 2016
[4]中国广告管理体制研究[D]. 徐卫华.武汉大学 2009
[5]政治控制、市场竞争与中国地方党报的影响力(1978-2009)[D]. 刘伟伟.南开大学 2009
[6]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 李涛.四川大学 2007
[7]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D]. 刘泓.福建师范大学 2006
[8]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D]. 卢山冰.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影视植入广告研究[D]. 郭菁荔.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汽车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高一航.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基于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模型的玩具品牌传播分析[D]. 严力.浙江大学 2012
[4]地铁媒体受众逆反心理研究[D]. 张鸿梅.暨南大学 2009
[5]星巴克(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D]. 张晔.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基于心理过程的广告效果测评模型研究[D]. 陈芒.大连海事大学 2007
[7]论宝洁公司中国本土品牌“润妍”之陨落[D]. 刘建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8]中国“80代”的消费主义特征[D]. 潘玮.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95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95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