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22: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部分国家在边境地区开展紧密的地缘经济合作,形成了众多次区域合作典范。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边疆地区举办博览会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2005年,以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为己任的东北亚博览会应运而生。当前,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呈现脆弱性、离散性、低效性,需要搭建一个东北亚六国全部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以实现整体发展。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趋缓的背景下,东北亚博览会就成为重要选择。作为东北亚六国全部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之一,东北亚博览会在促进东北亚次区域经贸合作、丰富东北亚次区域交流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往关于东北亚博览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行政学领域,将其纳入国际关系领域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东北亚博览会为蓝本,以中国为中心,以次区域合作理论为基础,借鉴地缘政治、经济理论,运用比较研究、调研访谈和抽象分析法,将东北亚博览会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结合起来,研究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动力、功能展现、制约因素及完善路径。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在介绍区域、次区域、博览会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影...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研究


历届东北亚博览会经济成果趋势示意图

吉林省,比重,第三产业,博览会


首先,吉林省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从吉林省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详见图2)。从世界相关国家举办博览会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博览会举办之初通常是第二产业带动,待博览会机制化举办以后便转为由第三产业带动。东北亚博览会举办的15年中,吉林省经济发展始终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工业和建筑业,而非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库兹涅茨认为,当一国工业化发展进入到中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东北亚博览会作为会展经济的典型,需要第三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支撑。只有博览会发展到第三产业为主要支撑的阶段,才能充分发挥东北亚博览会促进次区域合作的作用。从吉林省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大部分时间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详见图3),从2004年-2017年间,只有2005年和2015年及往后的两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2005年超过3.3个百分点,2015年超过3个百分点,2016年超过4.7个百分点,2017年超过21.4个百分点。在有统计数据的其余年份里,均是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高于第三产业。

吉林省,省份,百分点,博览会


从吉林省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大部分时间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详见图3),从2004年-2017年间,只有2005年和2015年及往后的两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2005年超过3.3个百分点,2015年超过3个百分点,2016年超过4.7个百分点,2017年超过21.4个百分点。在有统计数据的其余年份里,均是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高于第三产业。其次,吉林省相较于举办博览会省份的经济增长率较低。承接上文,在中国举办博览会的众多省份中,主要有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在这些省份中,吉林省经济增长率长期处于中下游,不仅低于经济发达的省份广东和浙江,还低于边疆地区的内蒙古、广西、云南和新疆。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东北亚博览会的支撑力略显不足,详见表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 胡伟,夏成,陈竹.  经济纵横. 2020(02)
[2]特朗普政府美日同盟关系探析[J]. 李庆四,王大千.  东北亚学刊. 2020(01)
[3]中韩关系的改善限度[J]. 齐桐萱.  国际政治科学. 2020(01)
[4]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研究(下)[J]. 王豪.  东北亚学刊. 2019(06)
[5]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研究(上)[J]. 王豪.  东北亚学刊. 2019(05)
[6]美韩同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变[J]. 韩献栋.  当代美国评论. 2019(03)
[7]美日同盟的机制化与战略转型[J]. 焦世新.  美国研究. 2019(03)
[8]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平台,进一步阐释民间外交的中国故事[J]. 赵蓓文.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19(06)
[9]科技外交提出的国际科技合作背景研究[J]. 孙海燕.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1)
[10]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的实践探索和发展趋势[J]. 笪志刚.  商业经济. 2019(01)

博士论文
[1]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D]. 任立冉.吉林大学 2018
[2]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战略研究[D]. 张伟.吉林大学 2017
[3]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研究[D]. 刘明广.中共中央党校 2015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合作理论研究[D]. 王在亮.东北师范大学 2014
[5]中国东北地区扩大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D]. 李静秋.辽宁大学 2014
[6]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 江长新.吉林大学 2011
[7]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张杰.吉林大学 2009
[8]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李铁立.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营销改进方案研究[D]. 隋颖.吉林大学 2016
[2]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研究[D]. 高杨.吉林大学 2012
[3]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作用[D]. 陈华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4]长春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探究[D]. 曹峰玮.吉林大学 2012
[5]东北亚博览会的政策营销研究[D]. 李默.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6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86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