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7 03: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持续下降,成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转型消费型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阻碍因素。本文从生产要素的相对替代角度,将资本深化、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和要素替代弹性变动,作为劳动报酬份额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面,分析了以上变量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是影响劳动报酬份额的关键变量。资本深化与相对价格变化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由要素替代弹性数值决定,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基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要素替代弹性估计发现,我国要素替代弹性整体小于1,且呈增长趋势,意味着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互补关系。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面板数据的微观证据,也论证了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上述研究基于两条主线展开,其中明线为要素替代弹性变动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暗线为技术进步的不同假设。基于明线,文章围绕劳动报酬份额的测算、要素替代弹性的估计和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展开;基于暗线,文章在无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三种假设下,层层递进地分析了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3:总产出的分配路径示意图
导论,从要素替代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关理论。劳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总生产率增长等等。同时劳动报酬还受到微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力资本、禀赋、性格特征、议价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因素份额的研究,普遍将其下降归因于资本深化和贸易开放等,但论与实证支撑。资本深化和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劳动报立在生产要素替代(互补)关系基础上(参见下图 0-4)。本文通过与资本深化、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的关系,计算要素替代弹性对响,丰富了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于国家和社会,本文总结的我国不同行业群体要素替代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影响因素,为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使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受益面更广。最后,研究我国要素替代理论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有助于解释我国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现象,及其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机器普及,持续发生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要素的替代。马克思认为这一过程由机器(资本)和劳动内在竞争关系所决定,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回顾我国生产要素投入变动趋势可以发现,资本要素投入增速持续高于劳动要素。由图 0-5 可见,伴随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资本要素投入快速增加,而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相对缓慢。从收入分配角度来看,要素替代表现为资本报酬份额持续上升,劳动要素份额持续下降(参见图 0-6)以及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为了深入分析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回顾我国不同时期,各行业资本劳动要素间替代关系,结合理论模型,解释资本挤占劳动要素,造成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基于雇员经济与自雇经济的测算与分析[J]. 张车伟,赵文.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2)
[2]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算[J]. 李荣坦. 经济问题探索. 2015(11)
[3]生产比较优势、棘轮效应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J]. 杨振兵,邵帅,张诚.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9)
[4]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比重——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罗楚亮,倪青山. 经济学动态. 2015(08)
[5]劳动收入份额波动背后的生产要素效率分析[J]. 谷卓越,肖于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6]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来自地区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J]. 王林辉,赵景. 求是学刊. 2015(04)
[7]资本深化、制度变迁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朱勇,张建武. 金融与经济. 2015(06)
[8]中国工业行业能源CES生产函数的适用性研究及非线性计量估算[J]. 周晶,王磊,金茜. 统计研究. 2015(04)
[9]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修正与估计方法比较[J]. 郝枫.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4)
[10]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J]. 陈晓玲,徐舒,连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388713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3:总产出的分配路径示意图
导论,从要素替代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关理论。劳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总生产率增长等等。同时劳动报酬还受到微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力资本、禀赋、性格特征、议价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因素份额的研究,普遍将其下降归因于资本深化和贸易开放等,但论与实证支撑。资本深化和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劳动报立在生产要素替代(互补)关系基础上(参见下图 0-4)。本文通过与资本深化、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的关系,计算要素替代弹性对响,丰富了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于国家和社会,本文总结的我国不同行业群体要素替代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影响因素,为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使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受益面更广。最后,研究我国要素替代理论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有助于解释我国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现象,及其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机器普及,持续发生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要素的替代。马克思认为这一过程由机器(资本)和劳动内在竞争关系所决定,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回顾我国生产要素投入变动趋势可以发现,资本要素投入增速持续高于劳动要素。由图 0-5 可见,伴随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资本要素投入快速增加,而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相对缓慢。从收入分配角度来看,要素替代表现为资本报酬份额持续上升,劳动要素份额持续下降(参见图 0-6)以及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为了深入分析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回顾我国不同时期,各行业资本劳动要素间替代关系,结合理论模型,解释资本挤占劳动要素,造成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基于雇员经济与自雇经济的测算与分析[J]. 张车伟,赵文.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2)
[2]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算[J]. 李荣坦. 经济问题探索. 2015(11)
[3]生产比较优势、棘轮效应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J]. 杨振兵,邵帅,张诚.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9)
[4]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比重——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罗楚亮,倪青山. 经济学动态. 2015(08)
[5]劳动收入份额波动背后的生产要素效率分析[J]. 谷卓越,肖于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6]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来自地区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J]. 王林辉,赵景. 求是学刊. 2015(04)
[7]资本深化、制度变迁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朱勇,张建武. 金融与经济. 2015(06)
[8]中国工业行业能源CES生产函数的适用性研究及非线性计量估算[J]. 周晶,王磊,金茜. 统计研究. 2015(04)
[9]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修正与估计方法比较[J]. 郝枫.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4)
[10]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J]. 陈晓玲,徐舒,连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388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8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