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21:28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在科技的辅助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大自然进军,人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人的优越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由此带来的是人的私欲膨胀和盲目自大。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满足自我欲求的对象,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信徒日益增多,人的功利心、虚荣心极度膨胀,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事件频发,生态危机日益加深,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绩单更是世人瞩目。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瓶颈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长期依赖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高能耗型经济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异常天气频繁、雾霾挥之不去、气温持续上升、森林迅速锐减、生物种类加速减少,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方式发生了迅速而巨...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价值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思想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思想
三、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生态价值思想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思想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思想
三、佛家“众生平等”的生态价值思想
第三节 西方生态价值思想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
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目标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取向
一、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前提
二、以人民为根本动力和依靠主体
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
第三节 公平正义的生态价值原则
一、代内公平正义
二、代际公平正义
三、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诉求
一、节约为本
二、创新为要
三、保护为先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第一节 生态价值内涵的科学性
一、以科学的生态思想为指导
二、以当代中国的国情为依据
三、以生态实践为“源头活水”
第二节 生态价值理念的创新性
一、强调公平正义的价值之善
二、推崇整体和谐的价值之美
三、遏制无限欲望的理性回归
第三节 生态价值目标的崇高性
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第四节 生态价值品质的时代性
一、在创新中谋发展
二、在开放中促和谐
三、在合作中守底线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时代境遇
第一节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机遇
一、新布局指明新目标
二、新常态昭示新希望
三、新理念引导新方向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主要挑战
一、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仍有欠缺
二、社会层面的培育践行尚需加强
三、个人层面的知行不一有待纠正
第三节 生态价值观建设的个案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一、广西在生态价值观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成效
二、广西在生态价值观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三、广西推动生态价值观建设的前景与展望
第五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以教育夯生态价值观建设的思想根基
一、以培育绿色思想为前提
二、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要义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分
四、搭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平台
第二节 以生态文化建设涵养生态价值观
一、深刻把握生态文化的核心要义
二、遵循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掌握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 以生态制度建设推动生态价值观“入法”
一、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二、规范舆论引导机制
三、推动融入参与机制
第四节 以生态实践推动生态价值观养成
一、国家层面:倡导绿色发展,开展试点先行
二、社会层面:推行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
三、个人层面:倡导勤俭节约,践行绿色消费
第五节 以生态责任担当提升生态价值观境界
一、环保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二、环保国际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三、环保国际合作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代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取向[J]. 邓红,尚娜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3)
[2]壮族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研究——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研究之一[J]. 黄润柏.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6)
[3]生态价值观: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核心[J]. 张馨,伍群英. 北京教育(德育). 2018(05)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问题研究[J]. 邵发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 黄承梁. 红旗文稿. 2018(03)
[6]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J]. 蒋国保.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 王雨辰,吴燕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兼论马克思与怀特海自然观的异同[J]. 李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9]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 王治河,杨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1)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 冯秀军,王淼. 教学与研究. 2014(08)
博士论文
[1]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研究[D]. 董岩.吉林大学 2016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燕芳敏.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D]. 潘文岚.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 杨卫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5]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 张敏.中共中央党校 2008
[6]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 杜宗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 王妍.吉林大学 2008
[8]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 薛勇民.山西大学 2004
[9]环境价值论[D]. 方巍.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多元环境价值及其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影响[D]. 邢高群.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D]. 宋武红.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8197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价值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思想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思想
三、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生态价值思想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思想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思想
三、佛家“众生平等”的生态价值思想
第三节 西方生态价值思想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
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目标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取向
一、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前提
二、以人民为根本动力和依靠主体
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
第三节 公平正义的生态价值原则
一、代内公平正义
二、代际公平正义
三、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诉求
一、节约为本
二、创新为要
三、保护为先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第一节 生态价值内涵的科学性
一、以科学的生态思想为指导
二、以当代中国的国情为依据
三、以生态实践为“源头活水”
第二节 生态价值理念的创新性
一、强调公平正义的价值之善
二、推崇整体和谐的价值之美
三、遏制无限欲望的理性回归
第三节 生态价值目标的崇高性
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第四节 生态价值品质的时代性
一、在创新中谋发展
二、在开放中促和谐
三、在合作中守底线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时代境遇
第一节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机遇
一、新布局指明新目标
二、新常态昭示新希望
三、新理念引导新方向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主要挑战
一、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仍有欠缺
二、社会层面的培育践行尚需加强
三、个人层面的知行不一有待纠正
第三节 生态价值观建设的个案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一、广西在生态价值观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成效
二、广西在生态价值观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三、广西推动生态价值观建设的前景与展望
第五章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以教育夯生态价值观建设的思想根基
一、以培育绿色思想为前提
二、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要义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分
四、搭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平台
第二节 以生态文化建设涵养生态价值观
一、深刻把握生态文化的核心要义
二、遵循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掌握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 以生态制度建设推动生态价值观“入法”
一、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二、规范舆论引导机制
三、推动融入参与机制
第四节 以生态实践推动生态价值观养成
一、国家层面:倡导绿色发展,开展试点先行
二、社会层面:推行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
三、个人层面:倡导勤俭节约,践行绿色消费
第五节 以生态责任担当提升生态价值观境界
一、环保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二、环保国际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三、环保国际合作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代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取向[J]. 邓红,尚娜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3)
[2]壮族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研究——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研究之一[J]. 黄润柏.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6)
[3]生态价值观: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核心[J]. 张馨,伍群英. 北京教育(德育). 2018(05)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问题研究[J]. 邵发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 黄承梁. 红旗文稿. 2018(03)
[6]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J]. 蒋国保.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 王雨辰,吴燕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兼论马克思与怀特海自然观的异同[J]. 李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9]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 王治河,杨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1)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 冯秀军,王淼. 教学与研究. 2014(08)
博士论文
[1]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研究[D]. 董岩.吉林大学 2016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燕芳敏.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D]. 潘文岚.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 杨卫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5]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 张敏.中共中央党校 2008
[6]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 杜宗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 王妍.吉林大学 2008
[8]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 薛勇民.山西大学 2004
[9]环境价值论[D]. 方巍.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多元环境价值及其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影响[D]. 邢高群.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D]. 宋武红.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8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8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