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
发布时间:2021-09-06 16:16
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针对宁夏固原一个回族村落的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将贫困看作是一种被生产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反映,认为它解决的不仅仅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贫困农户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过程中,所形成和展示出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适应。贫困农户的生计方式是村落文化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而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病患医疗等则是适应环境的生活结果,受到文化系统中生计方式的决定和塑造,同时自身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显示出促进或延缓生计适应性的作用。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缘起与问题意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文章内容结构。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作为田野调查地点的洼村村落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约束下、人文生态环境影响下的人居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历时性分析,可以在时空层面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提供贫困村落应对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适应。第三章主要从对洼村生计的时间、空间角度出发,分析贫困农户生计结构及其背后的逻辑运行机制,提出了“生计决策”和“生计...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野与关键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洼村:一个贫困山区村落
第一节 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空间的生态环境适应
第三章 洼村生计与扶贫实践
第一节 农业生计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贫困生计中的决策与平衡
第三节 扶贫项目中的发展话语与隐藏文本
第四节 扶贫场域的媒介话语力量
第四章 教育选择的困境与社会底层再生产
第一节 洼村小学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成为农村子弟”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结构
第一节 洼村的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
第二节 婚姻与亲属关系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
第六章 贫困与疾病治疗
第一节 “病患”的行为与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病患”在治疗环境中的叙事
第三节 疾病治疗的恶性循环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J]. 贺雪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J].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西方人类学视角下贫困问题研究反思[J]. 王宏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西南贫困地区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J]. 李福夺,傅汇艺,毕晓易,田建飞,杨兴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5]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 刘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3)
[6]如何建设媒介扶贫信息传播的新话语[J]. 李红艳. 中国记者. 2016(04)
[7]货币、道德与秩序——评《货币与交换中的道德》[J]. 付来友. 社会学评论. 2016(02)
[8]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J]. 王亚华,高瑞,孟庆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9]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J]. 崔明昆,汪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4)
[10]兰坪玉狮场普米族半耕半牧生计模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J]. 杨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民生改善视域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优化研究[D]. 满忠坤.西南大学 2015
[2]贫困治理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 向家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 孙金菊.兰州大学 2011
[4]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复旦大学 2010
[5]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 张维慎.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贫困及其现代性话语表达[D]. 刘国虎.云南大学 2012
[2]发展的实践与隐藏的文本[D]. 李健强.西北师范大学 2010
[3]管村的医疗场域和惯习[D]. 管志利.苏州大学 2009
[4]农民生计多样性与农村居民点布局关系的研究[D]. 金晓霞.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777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野与关键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洼村:一个贫困山区村落
第一节 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空间的生态环境适应
第三章 洼村生计与扶贫实践
第一节 农业生计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贫困生计中的决策与平衡
第三节 扶贫项目中的发展话语与隐藏文本
第四节 扶贫场域的媒介话语力量
第四章 教育选择的困境与社会底层再生产
第一节 洼村小学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成为农村子弟”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结构
第一节 洼村的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
第二节 婚姻与亲属关系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
第六章 贫困与疾病治疗
第一节 “病患”的行为与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病患”在治疗环境中的叙事
第三节 疾病治疗的恶性循环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J]. 贺雪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J].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西方人类学视角下贫困问题研究反思[J]. 王宏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西南贫困地区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J]. 李福夺,傅汇艺,毕晓易,田建飞,杨兴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5]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 刘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3)
[6]如何建设媒介扶贫信息传播的新话语[J]. 李红艳. 中国记者. 2016(04)
[7]货币、道德与秩序——评《货币与交换中的道德》[J]. 付来友. 社会学评论. 2016(02)
[8]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J]. 王亚华,高瑞,孟庆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9]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J]. 崔明昆,汪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4)
[10]兰坪玉狮场普米族半耕半牧生计模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J]. 杨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民生改善视域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优化研究[D]. 满忠坤.西南大学 2015
[2]贫困治理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 向家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 孙金菊.兰州大学 2011
[4]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复旦大学 2010
[5]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 张维慎.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贫困及其现代性话语表达[D]. 刘国虎.云南大学 2012
[2]发展的实践与隐藏的文本[D]. 李健强.西北师范大学 2010
[3]管村的医疗场域和惯习[D]. 管志利.苏州大学 2009
[4]农民生计多样性与农村居民点布局关系的研究[D]. 金晓霞.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7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8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