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在逃人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6 20:57
追捕在逃人员,简称“追逃”,是一种基础性兼具综合性的侦查措施,是各级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侦查办案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侦查与诉讼目的的基本途径与桥梁。随着“清网行动”、“猎狐行动”、“天网行动”等一系列全国性追逃专项行动的开展,一大批在逃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不仅有效遏制了当前犯罪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使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而且极大打击了在逃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侦查打击犯罪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流动加剧、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后潜逃路径、方式、手段等都呈现多元化和不定化的发展趋势,仍有大量在逃人员逍遥法外,如何依照法定程序科学高效的开展追逃工作是我国侦查实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学界对于追逃问题的理论探讨也不断升温,取得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法律规制、法律困境等方面对追逃程序进行深入研讨,从侦查学的角度对追逃问题的探究也多是对某一种追逃措施或追逃技战法的应用,对追逃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系统化的追逃问题研究正面临着理论与实务的双重需求。鉴于上述原因与现状,本文力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2016国内相关“追逃”文献分布基本情况
犯罪嫌疑人共计 43 万余人。其中,以 2015 年为例,美国联邦法警署在 2015 年全年共抓捕在逃人员 99756 名,平均每天抓获在逃人员 273 名,其中各州和地方级在逃人员66386 名,联邦级在逃人员 33370 名,占联邦级在逃人员全年抓捕总数的 50%以上;性犯罪在逃人员 11705 名;团伙犯罪在逃人员 5802 名;杀人犯罪在逃人员 3995 名;有组织贩毒犯罪在逃人员 1271 名;境外在逃人员 509 名;违反《亚当 沃尔什儿童保护和安全法案》[1]在逃人员 495 名;15 名最高通缉人员机制在逃人员 9 名。据统计,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法警署共执行逮捕令 119173 个,其中地方和州级逮捕令 82557 个,联邦级逮捕令36616 个,引渡、遣返和驱逐出境令状 796 个。[2]
图 3.1 2011—2015 全国登记上网在逃人员数量情况3.2.2 从时间看:在逃人员潜逃时间长首先,就笔者筛选的 100 个案例来说,从在逃期限来看,如表 3.2 所示,在逃人员出逃时间在 5 年以下的案件共有 5 起,占总数的 5%;5—10 年的共有 22 起,占总数的22%;10—20 年的共有 70 起,占总数的 70%;20 年以上的案件共有 3 起,占总数的3%;在逃人员出逃时间在 10 年以上的案件占全部案件数量 70%以上。表 3.2 在逃人员在逃期限基本情况期限 案件数量 占比5 年以下 5 起 5%5—10 年 22 起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人脸识别技术在侦查办案及民生服务中作用[J]. 骆宏,陈德俊,孙晓,杨宁,路大为. 中国公共安全. 2016(11)
[2]基于信息辐射语境下的视频侦查方法研究——以“关联信息”为例[J]. 张尧,德丽娜尔·塔依甫,许兴斌.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3)
[3]人脸识别技术在追逃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肖军. 刑事技术. 2016(02)
[4]美国的所谓“警告”及其对我国境外追逃的启示[J]. 张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大数据”下的追逃行动[J]. 黄峥,谢伟. 检察风云. 2016(01)
[6]论境外潜逃预警机制的构建[J]. 德丽娜尔·塔依甫,张尧.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7]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追逃难题——对姜伟追逃一案的剖析与总结[J]. 杨永华,冯茹芳. 中国检察官. 2015(20)
[8]追逃追赃与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构建[J]. 陈泽宪,周维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9]反腐败国际追逃合作:困难、问题与对策[J]. 黄风. 人民论坛. 2015(25)
[10]我国境外追逃工作难点及对策分析——以“猎狐2014”专项行动为视角[J]. 德丽娜尔·塔依甫,张尧. 净月学刊. 2015(04)
博士论文
[1]境外追逃追赃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研究[D]. 翟悦.大连海事大学 2015
[2]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 田培杰.上海交通大学 2013
[3]刑事错案与侦查程序研究[D]. 胡志风.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 夏菲.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我国侦查权配置问题研究[D]. 周欣.中国政法大学 2009
[6]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及其开发[D]. 李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 娄淑华.吉林大学 2008
[8]警政革新与警察裁量权之规范[D]. 徐文新.中国政法大学 2007
[9]科层制及其官僚化过程研究[D]. 李德全.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网上追逃及其法律规制[D]. 吴炎成.吉林大学 2015
[2]境外追赃法律问题研究[D]. 黎文娟.云南大学 2015
[3]犯罪情境预防[D]. 刘涛.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网上追逃问题研究[D]. 谭正贵.湘潭大学 2011
[5]我国公安机关涉警舆论引导问题研究[D]. 郭杨.东北大学 2011
[6]论刑事侦查“网上追逃”现状与完善[D]. 吴真.华东政法大学 2010
[7]侦查信息论[D]. 李丹.华东政法大学 2010
[8]数据挖掘技术在高危人员犯罪信息挖掘的应用研究[D]. 张予.南昌大学 2009
[9]转型期公安追逃工作及其合作机制研究[D]. 毛军辉.复旦大学 2009
[10]侦查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D]. 周俊梁.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0733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2016国内相关“追逃”文献分布基本情况
犯罪嫌疑人共计 43 万余人。其中,以 2015 年为例,美国联邦法警署在 2015 年全年共抓捕在逃人员 99756 名,平均每天抓获在逃人员 273 名,其中各州和地方级在逃人员66386 名,联邦级在逃人员 33370 名,占联邦级在逃人员全年抓捕总数的 50%以上;性犯罪在逃人员 11705 名;团伙犯罪在逃人员 5802 名;杀人犯罪在逃人员 3995 名;有组织贩毒犯罪在逃人员 1271 名;境外在逃人员 509 名;违反《亚当 沃尔什儿童保护和安全法案》[1]在逃人员 495 名;15 名最高通缉人员机制在逃人员 9 名。据统计,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法警署共执行逮捕令 119173 个,其中地方和州级逮捕令 82557 个,联邦级逮捕令36616 个,引渡、遣返和驱逐出境令状 796 个。[2]
图 3.1 2011—2015 全国登记上网在逃人员数量情况3.2.2 从时间看:在逃人员潜逃时间长首先,就笔者筛选的 100 个案例来说,从在逃期限来看,如表 3.2 所示,在逃人员出逃时间在 5 年以下的案件共有 5 起,占总数的 5%;5—10 年的共有 22 起,占总数的22%;10—20 年的共有 70 起,占总数的 70%;20 年以上的案件共有 3 起,占总数的3%;在逃人员出逃时间在 10 年以上的案件占全部案件数量 70%以上。表 3.2 在逃人员在逃期限基本情况期限 案件数量 占比5 年以下 5 起 5%5—10 年 22 起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人脸识别技术在侦查办案及民生服务中作用[J]. 骆宏,陈德俊,孙晓,杨宁,路大为. 中国公共安全. 2016(11)
[2]基于信息辐射语境下的视频侦查方法研究——以“关联信息”为例[J]. 张尧,德丽娜尔·塔依甫,许兴斌.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3)
[3]人脸识别技术在追逃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肖军. 刑事技术. 2016(02)
[4]美国的所谓“警告”及其对我国境外追逃的启示[J]. 张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大数据”下的追逃行动[J]. 黄峥,谢伟. 检察风云. 2016(01)
[6]论境外潜逃预警机制的构建[J]. 德丽娜尔·塔依甫,张尧.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7]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追逃难题——对姜伟追逃一案的剖析与总结[J]. 杨永华,冯茹芳. 中国检察官. 2015(20)
[8]追逃追赃与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构建[J]. 陈泽宪,周维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9]反腐败国际追逃合作:困难、问题与对策[J]. 黄风. 人民论坛. 2015(25)
[10]我国境外追逃工作难点及对策分析——以“猎狐2014”专项行动为视角[J]. 德丽娜尔·塔依甫,张尧. 净月学刊. 2015(04)
博士论文
[1]境外追逃追赃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研究[D]. 翟悦.大连海事大学 2015
[2]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 田培杰.上海交通大学 2013
[3]刑事错案与侦查程序研究[D]. 胡志风.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 夏菲.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我国侦查权配置问题研究[D]. 周欣.中国政法大学 2009
[6]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及其开发[D]. 李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 娄淑华.吉林大学 2008
[8]警政革新与警察裁量权之规范[D]. 徐文新.中国政法大学 2007
[9]科层制及其官僚化过程研究[D]. 李德全.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网上追逃及其法律规制[D]. 吴炎成.吉林大学 2015
[2]境外追赃法律问题研究[D]. 黎文娟.云南大学 2015
[3]犯罪情境预防[D]. 刘涛.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网上追逃问题研究[D]. 谭正贵.湘潭大学 2011
[5]我国公安机关涉警舆论引导问题研究[D]. 郭杨.东北大学 2011
[6]论刑事侦查“网上追逃”现状与完善[D]. 吴真.华东政法大学 2010
[7]侦查信息论[D]. 李丹.华东政法大学 2010
[8]数据挖掘技术在高危人员犯罪信息挖掘的应用研究[D]. 张予.南昌大学 2009
[9]转型期公安追逃工作及其合作机制研究[D]. 毛军辉.复旦大学 2009
[10]侦查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D]. 周俊梁.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0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2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