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换,在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中,遇到了许多矛盾与冲突,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才培养的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冲突。例如,在专业建设中,是应该保守传统,还是创新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是应该尊重学生意愿,还是服从社会需要?在专业选择方面,是应该允许学生自主拣选,还是要求其服从管理?在课程学习方面,是应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还是需要统一要求?……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自由与控制这一对基本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布鲁贝克认为,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依据有两种,一种是认识论的,一种是政治论的。“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观,主张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观,认为人们探求深奥的知识是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人本论”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是基于“人”的高层次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价值理论认为,教育活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教育活动中两种最基本的价值选择。教育活动个人价值取向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个人处于中心地位。教育活动社会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应服从社会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高等学校应该重点关注核心利益相关者组织与个人的诉求。 本文试图以高等教育政治论、认识论和“人本论”哲学观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为指导,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维度,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进行理性思考,解决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以人为本与以社会为本的关系处理问题。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促进人的发展,也要促进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共生共长才是适切。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个人与社会相互融合才是适切。人才培养活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协调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自主选择,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追寻其矛盾的理论根源。指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是人才的内部发展逻辑,二是人才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人才的内部发展逻辑包括人才潜质、人才发展的可能性与需求、人才的成长规律等;人才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高校能提供的培养条件、社会能提供的实习与锻炼条件等。本文根据高等教育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矛盾的各方有机联系起来,由理论探寻到实践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本文选取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4所地方高校:吉首大学、怀化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贵州铜仁学院作为案例,分析其人才培养现状。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方面,它们侧重或忽视状况;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与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方面,它们选择或偏离状况;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它们张扬或淡化状况。分析它们各自在人才培养适切性方面取得的成效与遗忘的误区,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个人与社会的适切性也是发展的变化的。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应进行适时调整,逐渐增强个人地位,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以使人才培养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达到新的平衡,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实现同步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适切性 个人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导论12-37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5
- 一、问题的提出12-14
- 二、研究的意义14-15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15-24
- 一、民族地区15-18
- 二、地方高校18-20
- 三、人才培养20
- 四、适切性20-24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24-36
- 一、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24-28
- 二、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28-33
-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33-36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36-37
- 一、研究思路36
- 二、研究方法36-37
- 第二章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37-70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哲学思考37-57
- 一、认识论与政治论38-47
- 二、人本论47-52
- 三、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冲突与共存52-57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价值理论57-63
- 一、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取向59-60
- 二、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60-61
- 三、高等教育个体与社会协同价值取向61-63
-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63-70
- 一、什么是利益相关者63-66
- 二、利益相关者与高校的关联66-67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67-70
- 第三章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适切性问题70-83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适切性问题70-76
- 一、人才培养中主体地位被遮蔽72-74
- 二、人才培养忽视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74-75
- 三、培养的人缺乏社会适应性75-76
-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产生适切性问题的原因与危害76-83
-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产生适切性问题的原因76-79
-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问题可能导致的危害79-82
-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正本清源82-83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论思考83-100
- 第一节 高等教育价值理论——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就是适切83-92
- 一、重视个体需求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83-86
- 二、关注社会发展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的共同需要86-88
- 三、个人与社会相融合才是适切88-92
- 第二节 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双向互动才是适切92-96
- 一、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联系密切93-95
- 二、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在育人中的相互关系95-96
- 第三节 本地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兼顾才是适切96-100
- 一、本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的关系96-97
- 二、发展本地经济与发展全社会经济的关系97
- 三、促进本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97-100
- 第五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思考100-144
- 第一节 运用价值理论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100-113
- 一、教育价值理论的领会与解读100-103
- 二、协调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103-109
- 三、以个体发展为主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09-113
- 第二节 按照教育规律育人,充分满足社会需要113-142
- 一、按照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113-123
- 二、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教育教学过程123-136
- 三、既有综合素质,也有实用技能136-142
- 第三节 人才既为当地经济服务,也为全社会发展出力142-144
-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需求142
-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内外动因142-144
- 第六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案例分析144-199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评价及案例选取说明144-155
- 一、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评价144-149
- 二、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案例选取说明149-155
- 第二节 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取向探寻155-169
- 一、社会价值取向得到彰显155-159
- 二、个体价值取向初现端倪159-168
- 三、个体价值取向有待进一步强化168-169
-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探微169-192
- 一、社会发展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初步运用169-174
- 二、人才成长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所尊重174-189
- 三、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有待深度运用189-192
- 笫四节 促进当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192-199
- 一、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92-195
- 二、人才培养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195-198
- 三、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经济与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198-199
- 第七章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未来发展趋势199-203
-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是发展的变化的199-200
- 第二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在借鉴中创新200-201
- 第三节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超越自身与名校同步发展201-203
- 结语203-205
- 参考文献205-228
- 附录228-232
- 致谢232-2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根·安德斯,陈洪捷,吕春红;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国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王英杰;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斯坦福大学的发展道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蒋凯;马万华;陈学飞;;适应还是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大学——北京论坛(2007)教育分论坛综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5 游俊;;地方高校形象塑造的思考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02期
6 刘晗;;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吉首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7 游俊;试论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的异同[J];船山学刊;2001年02期
8 孙宏安;;教学的概念刍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方朝晖;一种对人的存在的重新阐释——卡尔·亚斯贝斯的交往学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陈飞虎;;适时的中庸: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正辉;全球化时代台湾农科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迟景明;资源与能力视角的大学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