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券理论主张将教育资金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到家长手中,家长利用教育券为子女选择想要就读的学校,学校根据收到的教育券数量向政府兑换相应的教育经费。由政府提供教育资金供家长进行学校选择的教育券被称为“公共教育券”。公共教育券的核心是学校选择即政府赋予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力,是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一种途径。自教育券理论提出以来,尤其是公共教育券计划正式付诸实践后,教育券一直饱受争议。美国的公共教育券计划不仅在本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给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价值。笔者选取美国的公共教育券计划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个案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公共教育券计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对公共教育券计划发展的影响,展现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相关文件、实践发展状况、遇到的阻力以及受到的争议,揭示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影响与价值。本文将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初步尝试(1961年——1980年)、不同模式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成功推行(1981年——2000年)、公共教育券计划的逐步推广(2001年——今)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都影响了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初步尝试期:教育券理论处在修改、完善阶段。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制定的教育券计划的指导下,以及“学费计划”奠定的实践基础上,罗契斯特、洛克等学区推行了公共教育券计划,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拉开了公共教育券计划发展的序幕;不同模式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成功推行:联邦、州和地方出台的与公共教育券相关的文件逐渐增多,密尔沃基市、克利夫兰市、佛罗里达州成功推行的公共教育券计划分别形成了“促进教育公平”、“收入关联教育券”、“提高教育质量”、“针对残疾学生”四个不同的模式。虽然如此,但是每项计划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逐步推广期:此时,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以及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不同态度的直接影响,全美的公共教育券计划并没有大规模地展开,而是出现了逐步推广。除了“一州两市”公共教育券计划继续曲折发展以外,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科罗拉多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犹他州、印第安纳州等地区也开始推行公共教育券计划。公共教育券计划推动“自由竞争”理念在美国的传播与实践;美国政府通过公共教育券计划赋予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力;公共教育券计划动摇了公立学校在美国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打破了科层制的教育体系,试图改革美国的教育制度;公共教育券计划将传统的“政府——学校——学生”转变为“政府——学生——学校”的教育资金配置;公共教育券计划调整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思路,美国的教育改革对象开始转移到学校教育之外;公共教育券计划在合法性、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在改革美国教育制度上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激烈的争议推动美国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理论界掀起了教育券研究的热潮,一些地区在教育的不同领域推行教育券计划,试图以此解决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公共教育券 学校选择 赋权 教育市场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7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33
- 第1章 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初步尝试(1961年——1980年)33-53
- 1.1 公共教育券计划初步尝试的背景33-37
- 1.1.1 政党更迭直接影响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推行33-34
- 1.1.2 自由竞争的经济主张蔓延到教育领域34-35
- 1.1.3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推动了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旨的教育改革35-37
- 1.1.4 学校选择运动日益高涨促进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推行37
- 1.2 教育券理论的发展37-44
- 1.2.1 教育券理论的思想基础38-42
- 1.2.2 教育券理论的提出、修改和完善42-44
- 1.3 1961年——1980年公共教育券计划的相关政策法案44-46
- 1.4 以失败告终的公共教育券计划46-53
- 1.4.1 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实践基础——“学费计划”46-48
- 1.4.2 罗契斯特和洛克学区的公共教育券计划48-51
- 1.4.3 初步尝试期公共教育券计划失败的原因分析51-53
- 第2章 不同模式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成功推行 (1981年——2000年)53-85
- 2.1 公共教育券计划成功推行的背景53-59
- 2.1.1 不同政党对公共教育券计划持不同态度53-55
- 2.1.2 经济市场化促进教育市场化改革55-56
- 2.1.3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的教育改革56-58
- 2.1.4 学校选择运动蓬勃发展58-59
- 2.2 1981年—2000年与公共教育券计划相关的文件59-62
- 2.2.1 联邦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59-60
- 2.2.2 州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60-62
- 2.3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62-72
- 2.3.1“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的细节与发展状况63-66
- 2.3.2“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发展的阻力66-67
- 2.3.3“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的成效67-71
- 2.3.4“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启示71-72
- 2.4 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72-78
- 2.4.1“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的细节与发展情况73-75
- 2.4.2“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发展的阻力75-76
- 2.4.3“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的成效76-78
- 2.4.4“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启示78
- 2.5 佛罗里达州机会奖学金项目78-83
- 2.5.1“佛罗里达州机会奖学金项目”的细节79-81
- 2.5.2“佛罗里达州机会奖学金项目”的发展状况81
- 2.5.3“佛罗里达州机会奖学金项目”的成效81-82
- 2.5.4“佛罗里达州机会奖学金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启示82-83
- 2.6 佛罗里达州麦凯奖学金计划83
- 2.7“一州两市”公共教育券计划形成了不同的模式83-85
- 第3章 公共教育券计划的逐步推广(2001年——今)85-103
- 3.1 公共教育券计划逐步推广的背景85-89
- 3.1.1 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影响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85-87
- 3.1.2 国际国内形势使美国更重视教育质量87-88
- 3.1.3 联邦政府的态度影响公共教育券计划的推广88-89
- 3.2 2001年——今与公共教育券计划相关的文件89-92
- 3.2.1 联邦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89-90
- 3.2.2 州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90-92
- 3.3“一州两市”公共教育券计划的进一步发展92-98
- 3.3.1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92-95
- 3.3.2 克利夫兰市奖学金和辅导计划95-96
- 3.3.3 佛罗里达州公共教育券计划96-98
- 3.4 新推行的公共教育券计划98-103
- 3.4.1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机会奖学金98-99
- 3.4.2 科罗拉多州公共教育券计划99-101
- 3.4.3 其他地区的公共教育券计划101-103
- 第4章 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影响与价值103-123
- 4.1 公共教育券计划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103-117
- 4.1.1 公共教育券计划推动“自由竞争”理念的传播与实践103-105
- 4.1.2 政府通过公共教育券计划赋予家长学校选择的权力105-108
- 4.1.3 公共教育券计划试图改革美国的教育制度108-110
- 4.1.4 公共教育券计划改变了美国传统的教育经费配置方式110
- 4.1.5 公共教育券计划调整了美国的教育改革思路110-111
- 4.1.6 颇受争议的公共教育券计划推动了美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111-117
- 4.2 公共教育券计划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117-123
- 4.2.1 我国理论界掀起了教育券研究的热潮117-119
- 4.2.2 公共教育券计划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思路119-123
- 参考文献123-133
- 致谢133-13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娜 ,郝艳青;美国教育券计划透视[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2 王淑芹;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透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8期
3 王淑芹;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透视[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4 赵中建;徐士强;;从《斯宾斯法案》看今日美国教育券计划的论争[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9期
5 吴晓莉,黄芳;教育券计划应该缓行[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6 夏焰;沈有禄;;美国教育券的形式、内容、特点、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12期
7 林炊利;;瑞典的教育券计划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07期
8 祝怀新,应起翔;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朱同琴;;美国教育券计划违宪吗:布什诉霍尔姆斯案及其引发的争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8期
10 向荣;教育券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施前景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媛媛;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尚洁;教育券计划:更多的选择,,更少的成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曹润田;教育券的制度特色、适应性与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宋晓霞;美国教育券研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谢巍;教育券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郝艳青;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券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谭璇;香港学前教育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