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弱势心态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社会质量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06 20:09
  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深化社会改革,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尽管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一些调查发现,社会中出现弱势心态泛化的现象,不少原本不属于弱势群体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民众心态弱势化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社会系统不够合理、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弱势心态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对于弱势心态为何出现、如何进行干预的问题,已有许多理论性分析。这些文章指出,弱势心态是社会不公、社会制度不完善等社会因素,以及向上社会比较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同时,也有少量实证研究发现,政治资本失衡、民众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等社会制度问题是导致弱势心态形成的因素。然而,目前研究存在一些不足:(1)对弱势心态的界定没有统一,实证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也没有统一;(2)缺乏对弱势心态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3)没有关注弱势心态对社会的影响。社会质量理论指出,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是社会质量的条件性因素。根据这一理论,制度不完善、利益表达渠道缺失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都属于社会质量的范畴。由此,从社会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弱势心态的形成,是解释弱势心态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这一视角对...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弱势心态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社会质量的视角


弱势心态的二因素模型

模型图,中介,模型图,社会质量


920.09*-0.02-0.40**-0.35**-0.26*-0.32**18系统合理信念4.791.15-0.16**0.030.27**0.22**0.48**0.35**-0.43**由以上数据我们可知,社会质量与弱势心态为负相关关系,与系统合理信念为正相关关系。然后,我们以社会质量为自变量,系统合理信念为因变量,弱势心态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模型,结果发现:系统合理信念对社会质量的回归系数显著(β=0.82,p<0.001),弱势心态对社会质量的回归系数显著(β=-0.73,p<0.001),当同时将社会质量和弱势心态纳入回归方程模型预测系统合理信念时,回归系数均显著,具体结果如图所示:图2研究9的中介模型图子研究9用社会质量量表、弱势心态量表和系统合理信念量表检验这一观点,结果发现弱势心态是社会质量影响系统合理信念的中介因素,支持了我们的假设,表明弱势心态既是现实社会环境的结果,又是系统合理信念的来源。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的观点,社会质量可以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凝聚和社会赋权四个方面衡量。我们在此研究中发现社会质量与弱势心态的负相关关系显著,这一点与我们子研究3的结论一致(两次研究所用测量工具相同,但两次研究的样本来自不同的省份),这表明社会质量与弱势心态的负相关关系是比较可靠的。弱势心态与系统合理信念呈现负相关关系,和子研究8的结果一致,再次证实弱势心态对于系统合理信念的重要解释价值。根据系统合理化理论的观点,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是社会中比较艰难或弱势的一员时,但社会系统又不可改变时,就会体验到认知失调,于是为了避免由认知失调带来的焦虑感,就倾向于将不合理的社会系统认为是合理的,这一观点是有问题的,社会系统不可改变,并不意味着要将其认为是合理的并且拥护它。我们的研究结果就证实了这一观点,当人们发现自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时?

模型图,中介,模型图,社会质量


跏菩奶?缁嶂柿?.06-0.200.02-9.90[-0.24,-0.16]系统合理信念社会质量弱势心态0.080.07-0.280.020.032.9-10.10[0.02,0.11][-0.33,-0.22]以上结果表明,弱势心态是社会质量和系统合理信念两者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67%。子研究10的结论同子研究8和子研究9相同,均表明社会质量影响系统合理信念,弱势心态是解释两者关系的中介因素。社会质量越低时,民众的系统合理信念就越低,这是因为社会质量越低时,民众的弱势心态就越严重,从而更倾向于认为系统不合理。中介作用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研究10的中介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贫穷感对决策的影响[J]. 徐斐,孙时进.  心理学探新. 2019(06)
[2]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J]. 胡小勇,徐步霄,杨沈龙,郭永玉.  心理科学. 2019(05)
[3]中国人的道德结构:道德差序圈[J]. 喻丰,许丽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中国社会质量指标指数分析[J]. 崔岩,黄永亮.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5]弱势群体泛化的心理成因分析及预防[J]. 张融融.  领导科学论坛. 2017(23)
[6]“精神贫困”现象的实质是个体失灵——来自行为科学的视角[J]. 杭承政,胡鞍钢.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7]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J]. 胡小勇,郭永玉,李静,杨沈龙.  心理学报. 2016(03)
[8]社会稳定视角下弱势心态泛化现象研究[J]. 蒋占峰,董现聪.  广西社会科学. 2015(11)
[9]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研究[J]. 郭永玉,杨沈龙,李静,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10]利益表达渠道与民众弱势心理产生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J]. 赵书松,文慧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不同社会阶层再分配偏向的研究[D]. 白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贫困心态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 张彦驰.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不同阶层系统合理信念差异的心理机制:归因与补偿的双重视角[D]. 杨沈龙.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道德判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D]. 舒首立.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与自我调节的影响[D]. 胡小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洪水风险下政府信任与风险感知:信息加工方式的中介作用[D]. 李凯.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社会质量理论视阈下弱势心态泛化现象研究[D]. 董现聪.河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80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80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