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7:26
我国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是供给过剩还是不足?结构上又呈现何种特征?已有研究无论是从职业社会学,还是劳动经济学都未给出明确的结论。本文选择从结构的视角,基于学术职业特性、劳动力市场一般均衡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依据宏观的全国数据和中观的高校信息公开数据尝试解答此问题。狭义的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是由四年制本科高校专任教师群体构成的市场。依据高校教师进入和退出学术岗位的阶段,可将学术劳动力市场细分为入职市场、晋升市场、流动市场和退出市场四个部分。本文集中研究学术劳动力入职市场,主要分析我国公立本科高校新教师需求与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供给的结构关系。学术劳动力市场具有需求与供给同为一体、院校与职称双重层级、薪酬与声望两维价格的特性。职业上的学术职业与非学术职业间内外部流动、地理上的由中心向边缘扩散的城市间流动、机构上的从顶尖向基层下移的院校间流动是学术劳动力市场实现供求平衡的核心机制。高校学术劳动力需求可以划分为扩张性、替换性和提升性需求三类。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7-2019年公立本科高校教师招聘计划和2015-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专任教师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高等教育内...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学科分教育学文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5动力中层需求和其他硕士授权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构成的学术劳动力基层需求。“985工程”高校构成了我国学术岗位的顶层,新建本科高校,尤其是中西部新建本科高校则是学术岗位需求层级金字塔的底层,构成了少数顶尖研究型大学为金字塔顶,多数地方本科高校为塔基的金字塔结构。不同的学术劳动力需求层级,入职标准和薪酬待遇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已有研究中通常用博士互聘网络分析来呈现学术劳动力需求存在的明显的差层匹配特征。美国学者对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博士毕业院校和就职院校的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高校很少从低于自身层级的高校招聘毕业生,顶尖大学在基层就业的比例也不高。①美国学者伯里斯把这种特征称为“学术种姓主义”。蒋木娟以我国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张斌以我国物理学科的分析都发现我国理工学科同样存在典型的博士就业差层匹配的关系。徐志平②以我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数据为基础,借助UCINET软件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可以绘制网络图形,形象化地呈现博士生互聘网络的结构化特征。图2-3社会学博士毕业互聘网络图图2-3是基于我国20所社会学系专任教师博士毕业院校与就业院校关系绘制的博士互聘网络图,该图形象的显示了我国社会学系整体的院系分层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外博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处于社会学系供给的核心位①ValBurris.TheAcademicCasteSystem:PrestigeHierarchiesinPhDExchangeNetwork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2004(2):239-264②徐志平,刘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基于中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8(3):109-115.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11图4-7高校学术劳动力需求省域分类图高标准强需求省份。高标准强需求省份是指公立本科院校数量众多,高层次院校占比较大的省份。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辽宁、陕西和黑龙江属于这一类型。这些省份都具有“985工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占公立本科高校比例在40%以上。高标准强需求省份占据了学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市场,处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顶层,具有最高的学术职业入职标准。高标准弱需求省份。高标准弱需求地区是指高层次院校占比较大但是高等学校数量较少,专任教师需求量不多的省份。天津、重庆属于这个类别。这两个省份均拥有“985工程”高校,211以上高校超过1所,博士授予权院校占总体比例超过40%,但是由于高校数量较少,学术岗位需求规模较校低标准强需求省份。低标准强需求省份是指高层次院校数量占比不足,但是高等学校数量众多的省份。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属于这种模式。虽然这些省份都有“211工程”以上高校数量甚至是“985工程”高校,但是博士授予权高校占整体比例偏低,基层高校占据了高等学校中的多数。学术劳动力需求主要来源于基层高校。低标准弱需求省份。低标准弱需求省份是指高水平高校缺乏,高等教育整体规模较小的省份。具体包括福建、海南、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广西这类省份中除福建、吉林和甘肃外,均无“985工程”强需求弱需求低标准高标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辽宁、陕西、黑龙江福建、海南、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东、福建、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天津、重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两国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比较与启示[J]. 张炜.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5)
[2]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3)
[3]我国高校专任教师博士率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徐志平,沈红,张冰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4]学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独特性及其成因[J]. 徐志平,沈红. 江苏高教. 2019(02)
[5]中国博士教育规模扩张: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路径选择[J]. 王传毅,杨佳乐.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1)
[6]过剩还是不足? 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切性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6)
[7]人才计划与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J]. 郭书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8]谁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教职——基于北大、清华2011—2017年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J]. 李潇潇,左玥,沈文钦.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8)
[9]在哪里延续科研之路——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徐贞.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7)
[10]全球化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影响:人员流动的视角[J]. 沈文钦.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研究[D]. 牛梦虎.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大学教师薪酬结构研究[D]. 熊俊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学术场域的政治逻辑[D]. 张斌.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 孙妍.西北大学 2010
[5]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 张英丽.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高校新教师供需状况研究[D]. 徐志平.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79435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学科分教育学文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5动力中层需求和其他硕士授权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构成的学术劳动力基层需求。“985工程”高校构成了我国学术岗位的顶层,新建本科高校,尤其是中西部新建本科高校则是学术岗位需求层级金字塔的底层,构成了少数顶尖研究型大学为金字塔顶,多数地方本科高校为塔基的金字塔结构。不同的学术劳动力需求层级,入职标准和薪酬待遇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已有研究中通常用博士互聘网络分析来呈现学术劳动力需求存在的明显的差层匹配特征。美国学者对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博士毕业院校和就职院校的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高校很少从低于自身层级的高校招聘毕业生,顶尖大学在基层就业的比例也不高。①美国学者伯里斯把这种特征称为“学术种姓主义”。蒋木娟以我国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张斌以我国物理学科的分析都发现我国理工学科同样存在典型的博士就业差层匹配的关系。徐志平②以我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数据为基础,借助UCINET软件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可以绘制网络图形,形象化地呈现博士生互聘网络的结构化特征。图2-3社会学博士毕业互聘网络图图2-3是基于我国20所社会学系专任教师博士毕业院校与就业院校关系绘制的博士互聘网络图,该图形象的显示了我国社会学系整体的院系分层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外博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处于社会学系供给的核心位①ValBurris.TheAcademicCasteSystem:PrestigeHierarchiesinPhDExchangeNetwork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2004(2):239-264②徐志平,刘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结构——基于中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8(3):109-115.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11图4-7高校学术劳动力需求省域分类图高标准强需求省份。高标准强需求省份是指公立本科院校数量众多,高层次院校占比较大的省份。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辽宁、陕西和黑龙江属于这一类型。这些省份都具有“985工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占公立本科高校比例在40%以上。高标准强需求省份占据了学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市场,处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顶层,具有最高的学术职业入职标准。高标准弱需求省份。高标准弱需求地区是指高层次院校占比较大但是高等学校数量较少,专任教师需求量不多的省份。天津、重庆属于这个类别。这两个省份均拥有“985工程”高校,211以上高校超过1所,博士授予权院校占总体比例超过40%,但是由于高校数量较少,学术岗位需求规模较校低标准强需求省份。低标准强需求省份是指高层次院校数量占比不足,但是高等学校数量众多的省份。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属于这种模式。虽然这些省份都有“211工程”以上高校数量甚至是“985工程”高校,但是博士授予权高校占整体比例偏低,基层高校占据了高等学校中的多数。学术劳动力需求主要来源于基层高校。低标准弱需求省份。低标准弱需求省份是指高水平高校缺乏,高等教育整体规模较小的省份。具体包括福建、海南、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广西这类省份中除福建、吉林和甘肃外,均无“985工程”强需求弱需求低标准高标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辽宁、陕西、黑龙江福建、海南、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东、福建、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天津、重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两国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比较与启示[J]. 张炜.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5)
[2]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3)
[3]我国高校专任教师博士率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徐志平,沈红,张冰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4]学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独特性及其成因[J]. 徐志平,沈红. 江苏高教. 2019(02)
[5]中国博士教育规模扩张: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路径选择[J]. 王传毅,杨佳乐.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1)
[6]过剩还是不足? 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切性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6)
[7]人才计划与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J]. 郭书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8]谁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教职——基于北大、清华2011—2017年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J]. 李潇潇,左玥,沈文钦.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8)
[9]在哪里延续科研之路——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徐贞.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7)
[10]全球化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影响:人员流动的视角[J]. 沈文钦.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研究[D]. 牛梦虎.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大学教师薪酬结构研究[D]. 熊俊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学术场域的政治逻辑[D]. 张斌.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 孙妍.西北大学 2010
[5]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 张英丽.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高校新教师供需状况研究[D]. 徐志平.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79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7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