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05:09
古往今来,民富则国安,民强则国盛。乡村振兴是同农民基本权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乡村发展愿景,是基于新中国乡村建设历史与现实,以乡村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为纵横参照的凝心聚力的理想目标,表达了千百年来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夙愿和向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演变过程,每一次时代的主题都给农村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赋予了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超越,其现实关照的是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的现象,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是在对乡村振兴目标指向清晰明确的基础上,主要回答乡村振兴是否实现以及效果实现得怎么样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构建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科学地评价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将乡村振兴的目标进行量化,进而对乡村实际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目标之间的差距作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使乡...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 现有乡村评价的局限性
(三) 乡村振兴评价的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 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主题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主题与思路
(二) 研究创新及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及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
(二) 乡村振兴评价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来源
(一) 十八大以前的乡村建设思想
(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乡村振兴思想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阶段划分
(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二)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分解
(三) 乡村振兴实现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乡村振兴评价的理论依据
一、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
(一) 农业现代化理论
(二) 城乡均衡发展理论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乡村振兴评价的理论分析
(一) 政策评估政治倾向理论
(二) 政策评估目的理论
(三) 事实和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思想
(四) 目标-价值导向的评价模型
三、乡村振兴评价的目标维度
(一) 产业兴旺
(二) 生态宜居
(三) 乡风文明
(四) 治理有效
(五) 生活富裕
四、乡村振兴评价的价值维度
(一) 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 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三) 满足城乡均衡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思路
(一)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二)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三)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一)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选取维度
(二)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筛选参照
(三)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具体构成
三、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
(二)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二级指标权重
四、乡村振兴目标评价的方法
(一)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乡村振兴评价
(二) 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乡村振兴评价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检验及案例分析
一、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评价
(一) 乡村总体发展情况测评
(二) 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评估
(三) 乡村振兴水平与目标差距比较
二、具体案例分析—以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贵州秀水村、甘肃祁山村为例
(一) 案例村的选择依据
(二) 案例村的振兴水平评估
(三) 案例村间的横向比较评价
三、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
(一) 案例村评价的初步结论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结果
(三) 案例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的基本思路
(一) 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思路
(二) 实现生态宜居的基本思路
(三) 实现乡风文明的基本思路
(四) 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思路
(五) 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思路
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制度
(一) 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二) 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制度
三、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与监督
(一) 强化战略的高效执行
(二) 强化问责和社会监督
四、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的评估
(一) 健全乡村振兴的评估制度
(二) 选拔多元参与的评估人员
(三) 加强战略实施的跟踪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农村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490231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 现有乡村评价的局限性
(三) 乡村振兴评价的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 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主题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主题与思路
(二) 研究创新及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及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
(二) 乡村振兴评价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来源
(一) 十八大以前的乡村建设思想
(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乡村振兴思想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阶段划分
(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二)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分解
(三) 乡村振兴实现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乡村振兴评价的理论依据
一、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
(一) 农业现代化理论
(二) 城乡均衡发展理论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乡村振兴评价的理论分析
(一) 政策评估政治倾向理论
(二) 政策评估目的理论
(三) 事实和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思想
(四) 目标-价值导向的评价模型
三、乡村振兴评价的目标维度
(一) 产业兴旺
(二) 生态宜居
(三) 乡风文明
(四) 治理有效
(五) 生活富裕
四、乡村振兴评价的价值维度
(一) 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 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三) 满足城乡均衡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思路
(一)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二)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三)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一)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选取维度
(二)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筛选参照
(三) 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具体构成
三、乡村振兴目标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
(二)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二级指标权重
四、乡村振兴目标评价的方法
(一)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乡村振兴评价
(二) 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乡村振兴评价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检验及案例分析
一、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评价
(一) 乡村总体发展情况测评
(二) 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评估
(三) 乡村振兴水平与目标差距比较
二、具体案例分析—以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贵州秀水村、甘肃祁山村为例
(一) 案例村的选择依据
(二) 案例村的振兴水平评估
(三) 案例村间的横向比较评价
三、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
(一) 案例村评价的初步结论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结果
(三) 案例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的基本思路
(一) 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思路
(二) 实现生态宜居的基本思路
(三) 实现乡风文明的基本思路
(四) 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思路
(五) 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思路
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制度
(一) 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二) 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制度
三、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与监督
(一) 强化战略的高效执行
(二) 强化问责和社会监督
四、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的评估
(一) 健全乡村振兴的评估制度
(二) 选拔多元参与的评估人员
(三) 加强战略实施的跟踪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农村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49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9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