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11-15 14:19
摘要: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才能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的导向,带领人们从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存在的人出发,立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实践,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和辩证分析方法,将社会看作由各部分组成的社会有机体,从人类社会内部去探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下,马克思恩格斯将研究重点定位在现实存在的个人,以此逐渐引申出实践、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等一系列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并明确表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下,各要素发挥作用有所侧重。当前,我们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3年时间,能否...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溯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1.2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1.3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理论溯源
2.2.1 古希腊的自然动力论
2.2.2 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动力论
2.2.3 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动力论
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形成过程
3.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萌芽阶段
3.1.1 认识到物质利益对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3.1.2 认识到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
3.1.3 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1.4 认识到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3.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形成阶段
3.2.1 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3.2.2 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想
3.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成熟阶段
3.3.1 更加注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3.3.2 重点阐释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阶段
3.4.1 深化关于阶级斗争理论
3.4.2 提出历史合力理论
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系统结构与特征
4.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
4.1.1 现实的人的需要和利益
4.1.2 物质生产
4.1.3 两对社会矛盾
4.1.4 阶级斗争
4.1.5 社会革命
4.1.6 社会改革
4.1.7 科学技术
4.1.8 人民群众
4.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结构层次
4.2.1 主体层次
4.2.2 主线层次
4.2.3 阶段层次
4.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
4.3.1 需要与生产矛盾运动机制
4.3.2 生产力内部互动机制
4.3.3 两对社会矛盾运动机制
4.3.4 三个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4.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特征
4.4.1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4.4.2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4.4.3 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4.4.4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5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5.1 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5.1.1 矛盾动力理论
5.1.2 阶级斗争动力理论
5.1.3 人民群众动力理论
5.2 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5.2.1 科技动力理论
5.2.2 改革动力理论
5.2.3 精神动力理论
5.3 江泽民社会发展动力思想
5.3.1 理论创新
5.3.2 科技创新
5.3.3 体制创新
5.4 胡锦涛社会发展动力思想
5.4.1 坚持以人为本
5.4.2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当代启示
6.1 重视人民群众的需要
6.1.1 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要
6.1.2 注重调节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6.2 紧抓发展生产力根本着力点
6.2.1 正确认清当前中国基本国情
6.2.2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2.3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6.3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
6.3.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3.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6.3.3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6.4 注重社会发展系统合力
6.4.1 推进社会整体性发展
6.4.2 推进社会系统性发展
6.4.3 推进社会协调性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496943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溯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1.2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1.3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产生的理论溯源
2.2.1 古希腊的自然动力论
2.2.2 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动力论
2.2.3 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动力论
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形成过程
3.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萌芽阶段
3.1.1 认识到物质利益对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3.1.2 认识到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
3.1.3 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1.4 认识到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3.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形成阶段
3.2.1 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3.2.2 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想
3.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成熟阶段
3.3.1 更加注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3.3.2 重点阐释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阶段
3.4.1 深化关于阶级斗争理论
3.4.2 提出历史合力理论
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系统结构与特征
4.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
4.1.1 现实的人的需要和利益
4.1.2 物质生产
4.1.3 两对社会矛盾
4.1.4 阶级斗争
4.1.5 社会革命
4.1.6 社会改革
4.1.7 科学技术
4.1.8 人民群众
4.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结构层次
4.2.1 主体层次
4.2.2 主线层次
4.2.3 阶段层次
4.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
4.3.1 需要与生产矛盾运动机制
4.3.2 生产力内部互动机制
4.3.3 两对社会矛盾运动机制
4.3.4 三个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4.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特征
4.4.1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4.4.2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4.4.3 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4.4.4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5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5.1 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5.1.1 矛盾动力理论
5.1.2 阶级斗争动力理论
5.1.3 人民群众动力理论
5.2 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5.2.1 科技动力理论
5.2.2 改革动力理论
5.2.3 精神动力理论
5.3 江泽民社会发展动力思想
5.3.1 理论创新
5.3.2 科技创新
5.3.3 体制创新
5.4 胡锦涛社会发展动力思想
5.4.1 坚持以人为本
5.4.2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当代启示
6.1 重视人民群众的需要
6.1.1 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要
6.1.2 注重调节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6.2 紧抓发展生产力根本着力点
6.2.1 正确认清当前中国基本国情
6.2.2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2.3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6.3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
6.3.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3.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6.3.3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6.4 注重社会发展系统合力
6.4.1 推进社会整体性发展
6.4.2 推进社会系统性发展
6.4.3 推进社会协调性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496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9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