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理论

发布时间:2021-11-15 22:20
  社会主义理论一直是20世纪以来的焦点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地区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毫无疑问东欧各国的领导人和理论家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普遍认同的,因此,即便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对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控制和束缚时,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社会主义道路,而是积极的推动社会主义改革以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控制。一方面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理论家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另一方面他们积极的投身于各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当中,并且深刻的阐释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上,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可以说是最大的憾事之一。从外因上讲,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是因为专制的、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东欧过于根深蒂固,再加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保守势力对这种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的维护,都无形之中为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上增添了许多障碍。就内因来看则是政界改革力量同理论界改革力量之间冲突,虽然两者都认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但是在改革的程度和进度上却存在较大差异。理论家通过哲学着眼于事物的发展趋势,而政治家则是希望寻找到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这就难免不出现矛盾...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东欧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框架内容
第一章 东欧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第一节 东欧的内涵
    第二节 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
    第三节 多元的文化积淀和冲突
        一、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
        二、多种宗教文化的冲击
        三、犹太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独特的历史经历
        一、屈辱的历史过往
        二、璀璨的历史成就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欧国家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因素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兴起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欧四国
        一、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二、被民族问题困扰的南斯拉夫
        三、在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波兰
        四、受威胁的捷克斯洛伐克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欧
        一、东欧的反法西斯斗争
        二、苏联在东欧的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民主制度时期的东欧
    第一节 人民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战后斯大林的国际合作主张
        二、人民民主道路的形成
        三、多党合作的政体形式
    第二节 人民民主制度的终结
        一、“冷战”的爆发
        二、人民民主制度的结束
        三、苏联模式的确立
    第三节“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模式
        二、政治模式
        三、文化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斯拉夫——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一节 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批判
        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问题的异化
        三、回到本原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自治社会主义理论
        一、具体国情决定本国发展
        二、劳动者的自治
        三、社会所有制
    第三节 自治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一、实现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
        二、实现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三、国家走向消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匈牙利——从改革到求稳
    第一节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弊端
        一、布达佩斯学派对苏联模式的分析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缺失
        三、对需要的专政
    第二节 摆脱苏联模式的尝试
        一、纳吉政府的“新方针”
        二、匈牙利事件
        三、卡达尔“静悄悄的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民主化改革的设想
        二、激进民主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波兰——从斗争到依附
    第一节 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严格的意识形态统治
        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中的异化
        三、革命的异化
    第二节 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积极抗争
        一、波兹南事件和十月事件
        二、三月事件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争论
        一、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三权分立”
        二、扩大社会主义的社会自治
        三、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捷克斯洛伐克——从局部到全面的改革
    第一节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危机
        二、新阶级的出现
        三、被操控的社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初探
        一、“布拉格之春”的开始
        二、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干预
        三、再次走向“苏联模式”
    第三节 有关社会主义民主的设想
        一、马萨里克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二、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三、扩大工人自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性反思
    第一节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原因
        一、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
        三、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国情
    第二节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与东欧剧变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危机
        二、政治危机
        二、国际形势
    第三节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坚持走一条符合基本国情的道路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斯拉夫实践派关于人的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姜海波.  世界哲学. 2011(05)
[2]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民主思想述评[J]. 胡雪萍.  学术交流. 2011(03)
[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批判的再认识[J]. 孙咏.  理论探讨. 2007(04)
[4]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J]. 王瑜.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4)
[5]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J]. 樊化江.  中州统战. 1998(09)
[6]季米特洛夫关于人民民主思想的演变[J]. 马细谱.  世界历史. 1997(04)
[7]论苏联模式与苏东关系[J]. 李兴,周雪梅.  东欧中亚研究. 1996(02)
[8]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噪起和消失[J]. 俞思念.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5(04)
[9]马克思主义分化与危机问题的新探索[J]. 衣俊卿.  国外社会科学. 1989(01)
[10]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J]. M.马尔科维奇,张伯霖.  哲学译丛. 1981(01)



本文编号:3497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97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